1978-1988 中国汽车消费的朦胧年代
点击一下吧!
点击查看详细
 
    1978-1988在网易汽车特别推出“汽车改变生活——改革开放30年纪念专题”策划之二中,《新快报》独家提供全部报道内容,完成了“中国汽车消费的朦胧年代”的专题。
    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广州人李峻峰远航途经德国汉堡,望着运河边的德国牧民,一脸惊奇。在不远处,德国的牧民们正开着漂亮的小轿车一边放牧,时不时传来清脆的汽车“叭叭”的喇叭声。“这是资本主义的羊群。”李峻峰心里不免闪出这样的想法。那一年,绝大多数人毕生的最高梦想,就是奢望买辆上海产的“凤凰”牌自行车。本专题部分图片采用的是网易网友上传的老照片。 说说当年我的生活和感受》》》
 
■1978-1988 看看这些我们亲历过的历史




标志事件&代表车型

1978年,邓小平批准汽车业中外可以合资“结婚”。

    1983年5月5日,北京吉普获准成立。

    1984,上海大众合资合同签约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成立;海南岛走私车事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套牌车”风行中国。

    1978年,丰田皇冠、日产公爵、蓝鸟、三菱、大发、雪铁龙等进口车入华。

    1983年,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汽车厂组装成功。

    1985年9月26日,“北京—JEEP”切诺基牌汽车下线。

    1986年10月10日,广州标致505SW8旅行车投产。

历史数据

1978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0.5辆,排名全球140位之末。

     1978年,中国轿车(含越野车)全年总产量不足5000辆。

     1983年,一汽集团迎来累计生产100万辆的光辉时刻。

     1984年1月到1985年7月,中国第一批3个轿车合资企业初具规模。

     1987年,上海大众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仅为2.7%。

     20世纪80年代末期,广东省汽车各类厂共有200多家,但平均每家产量只有100多辆/年。

     20世纪80年代末期,广东省汽车工业总产值仅仅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2%。   

 
■1978-1988 中国汽车生活的前奏:骑自行车很“威”的年代

★ 关键词

“永久、凤凰、五羊牌自行车”“雅马哈、铃木牌摩托车”“八大件”

1977年,魏坤幸福地有一辆自行车。他每天要从广州骑自行车将近20公里去农场,一路上大家都是这么“骑”过来的,也不觉得累。提起30年之前那些点点滴滴,魏坤感慨万分。
    “那时骑自行车很威的!”
    1980年后,自行车开始在中国家庭中普遍起来,而摩托车,则成为了个体户奋斗的目标。摩托车进入家庭,这是汽车生活在中国萌芽的前奏。[阅读全文]

骑“永久”牌自行车就像开奔驰
    那时候广州街坊们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一般人对汽车是没有概念的,买车?那时连做梦都不敢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五羊、红棉等品牌的自行车风靡中国。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牌。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皇冠一样。
    1980年以后,自行车在中国非常普遍了,广州的道路上到处是自行车,很多住得相对偏的家庭也天天骑1个多小时上下班。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新“八大件”中(摩托车、照相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已不再列入其中。
 
1980年,我是第一代玩摩托车的人
    1980年,利用海员的关系,李峻峰买了辆免税的铃木牌50CC摩托车。这是一辆全新的摩托车,蓝色的女式摩托车。由于免税的关系,这辆自动波的摩托车仅花费了李峻峰1900多元人民币。当天,李峻峰从广州州头咀码头开回家时,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回家的途中,他一路上被警察“照顾”了两次,两次遇到了警察后,他都被强行拦下盘问一番。
    “当时太扎眼了,我是中国第一代玩摩托车的人。”李峻峰笑着说。1981年,他又买了一辆铃木50CC轻便式的女式摩托车,这一辆摩托车才花费了他360元人民币,他浪漫地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了太太。那时,李峻峰太太是南方航空招聘的第一批“空姐”,他妻子也是国内第一个开摩托车的“空姐”。“那时开摩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
个体户成为最早摩托车的消费主力军
    “我戴着劳力士、一手开着摩托车、一手夹着金利来的公文包。”李峻峰笑着说,那时候我觉得生活很富足,现在看起来会觉得会有些另类。不过,那时候这是最早富裕起来的个体户们追求的人生目标,尤其是摩托车。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改变了。1980年后,摩托车进入家庭,这是汽车生活在中国萌芽的前奏。
 
■1978-1988 开始亲密接触小轿车:600斤猪肉换车的年代

★关键词

“红旗”、“华沙”、“上海”牌轿车、“医生、司机、猪肉佬”、 “白天鹅宾馆的士”、“东方宾馆的士”、“外汇兑换券”、“皇冠、公爵等进入广州”

“我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是我父亲单位的。”已经50多岁的李峻峰追忆说。
    由于年纪太小,他已经不记得最早坐过什么车型了。不过,李峻峰清楚地记得他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他后来偶尔能坐上的那辆波兰产的华沙牌轿车是用600斤猪肉换回来的。他对此记忆犹新。
    就是因为父亲说的“600斤猪肉”这一句话,小小年纪的他直接明了地理解了轿车的珍贵性。因为当时,他最大的梦想是“能有丁点肉吃就好了”。 [阅读全文]

最早,广州出租多是丰田皇冠

1978年后,人们开始见到越来越多的小轿车。考虑到接待外宾需要,广州市规模引入了一批进口车作出租车。当时最早进入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都是日本车。

    大多数出租车都是专供白天鹅宾馆、东方宾馆、中国大酒店等高档五星级酒店。出租车大多以红色为主,鲜艳的车身颜色上印着各个酒店的名称,以接待老外和香港人为主。

    普通的市民对轿车的认识,最早源于出租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的士表跳一下,心就悬一下

1980年左右,广州出租车起步价大约是2.8元,对于当时平均月薪只有30多元的普通广州市民来说,“打的”就是一大奢望。

    直到1980年后期,私人“打的”才渐渐时髦起来。年轻人在谈恋爱时,男士为了显示绅士风度,偶尔阔绰地打一回车。这是当年一大浪漫之事。

    据说,在招聘考试上,一位考官问女考生说,“如果你着急打车,边上有一位老外一起在等车,你如何抢得过老外?”女考生想了下,回答说,“我用百元大钞招呼他(出租车司机)。” 

那时大家认为的士就是指轿车

1978年之后,一般平民对汽车的印象,最早始于的士,因此很多广州人一度把轿车都统一叫做“的士”。当时,出租车司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很高。

  1980年,张生从广州市一家国营单位“下海”。对他来说,当时有几个选择,其一是开出租车,其二是转型到其他企业做。受朋友的影响,他最终下定决心改做出租车行业。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才像程鸣这样,才敢萌发“如果有车有多好”的念头。

 
■1978-1988 私家车的萌芽:“海南岛走私车”的年代

★关键词

“农夫车”、“两房一厅”、“的士头”、“海南岛走私车”、“丰田之花”、“浙江个体户买车”

私人买摩托车的渐渐兴起,标志着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第一批人。汽车作为生产工具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尤其对于先富起来的个体户老板们来说。
    1980年代左右,广东省第一客车装配厂组装过一批“农夫车”,名称叫“丰田之花”,吨位数为1.25吨。当时市场上非常热销。用当时行业的话来说,“有多少销多少。”
    邓小平同志南巡后,海南岛借着政策的改革放开春风,放开汽车进口。随之,海南岛在1985年卷入了一场事关汽车走私的重大风波中。那一年“粤字牌”的进口汽车大规模进入了中国。 [阅读全文]

走私车诱发最早私车消费

1984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后,决定开放沿海14座城市。海南岛是当时首批对方开放的城市之一。

    由于当时受中国关税等影响,对于外来的汽车进口限制很多,海南岛借着政策的改革放开春风,决定放开汽车进口。随之,海南岛在1985年卷入了一场事关汽车走私的重大风波中。那一年“粤字牌”的进口汽车大规模进入了中国。

    1985年,李林(化名)单位上买了两辆从海南岛运回来的“走私车”。一辆是3.0L的皇冠,一辆是丰田“子弹头”。其中,3.0L的皇冠花费大约10万元不到。

原来汽车里还装有空调

1985年的一天,远在江西的徐长生单位上也花了大价钱从广东买了一辆走私车回来,拉回来到江西赣州上了牌之后,徐长生第一次真正用手摸到了轿车,他很兴奋。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轿车里面居然还装了空调!

    大批量的各种各样的走私车进入中国之后,人们对于汽车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知道原来车上居然还有空调、冰箱等豪华配置,汽车上的生活是可以如此享受。

    非官方的数据显示,1985年,丰田经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中国的轿车高达10万辆,连日本人都相当吃惊。

 
■1978-1988 汽车生活:谈不上生活

★关键词

“开车像游街一样”、“学车找单位挂靠”

黄强朋友是做生意的,赚了第一桶金之后,这个爱玩的朋友决定买一辆车回来。他想,有了车可以用来运东西,没事的时候他还可以开出去外面玩。这是中国第一代私家车车主的真实写照。
    这一代私家车车主的很多共性是个体户身份,买车的最早用途都是用来做生产工具的。
    当时,可选的车型很少,有很大一部分实际是走私车,或是套牌车。 [阅读全文]

当时卖车、修车比现在容易多了

“那时候比现在卖车容易多了。”谢卫兵现在还在从事汽车销售行业。30年的汽车生活变化让他感慨不已。当时个体户买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摩托车的运输能力满足不了他经营上日渐旺盛的物流配送需求。最终权衡下来,必须要买汽车。

    随着“农夫车”和“的士头”在社会上的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也慢慢发展壮大。当时广州的几个著名汽车维修厂,由于技术实力够硬,一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汽车前来维修。

    广州市的汽车维修发展起来之后,当时甚至还想打入香港、澳门市场。

最早学车时是没有任何私人业务的

最早的时候,老李的一位朋友老婆想要考牌照,但她常年在家没单位,按当时的交通规则,驾驶员没有单位证明是不能申请考试的,因此相关部门一直不让通过。后来,老李想办法把朋友老婆挂靠在自己单位名下,才最终申请到有资格参加考试。

    20世纪80年后的中国汽车生活来得静悄悄。“走私车”和“套牌车”在1980年中后期在中国的风靡一时,事实上反映了中国市场对于汽车消费的渴求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走私车”和“套牌车”也大大促进了轿车走进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中国的汽车生活也终于在20世纪80年后期和20世纪90年初期正式开启。

line
1978-1988 中国汽车消费朦胧年代里,我们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  
点击一下吧!
用我们自己的回忆来印证汽车工业的30年风云
看到这个专题,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曾经的那些岁月,为了拥有一辆自行车而奋斗,为了一辆摩托车而自豪,直到,梦想着拥有自己的小轿车……这个专题,就如同几代人的回忆录,看汽车工业的发展,感念我们生活的变化。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邀请广大的网友,把你曾经的汽车梦写上来吧!只有从我们每个人切实的生活体验,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汽车工业的真正变迁。
line
 编辑:网易汽车频道新闻组 (感谢《新快报》对此专题的贡献) 等你来看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