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163.com

日前,由菲亚特CEOSergioMarchionne释放的一则消息搅乱了国际车坛:菲亚特与标致雪铁龙正在寻求合并的可能性。而一周前,菲亚特刚刚宣布与美国汽车三巨头之一克莱斯勒结盟。三方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成为近期最大的看点。

官方否认克莱斯勒-菲亚特-标致联盟传言
    国际并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只能有两家公司进行合并,一次只能有一个合并。
菲-克-标联盟将成行 菲亚特全球急寻伙伴
    虽然还没有被官方证实,但菲亚特已经在向欧洲申请确保将其最高信用额提升至50亿欧元,用于收购标致。
困境中的博弈——菲.克.标欲联盟突围
    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可以说没有什么变数了 ,而菲亚特此番又急于再和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相关新闻:
·菲亚特与奇瑞/广汽/长安铃木合作待审批
·菲亚特一欧元退出南汽 分手后善后工作进展良好
·菲亚特:与众泰没有合资
·菲亚特将收购克莱斯勒35%股份
 
民意大调查
你认为菲-克-标三方可能联盟吗?

很有可能
希望不大
说不清楚
投票结果
菲-克-标三方如果联盟,你认为能否成为新的巨鳄?

很大可能
不会
不好说
投票结果

1、除了克莱斯勒还要一个合作伙伴

1月21日,菲亚特集团和克莱斯勒及其母公司 CerberusCapitalManagement发布了联合公告,声明已签署成立全球战略联盟的非书面条款。气候,菲亚特CEO SergioMarchionne又表示,菲亚特公司需要寻求另一家汽车合作伙伴,以保证公司能应对目前的经济下滑态势。

    据悉,虽然菲亚特与标致的合并协议还没有被官方证实,但菲亚特已经在向欧洲申请确保将其最高信用额提升至50亿欧元,用于收购标致。与此同时,拥有菲亚特30%股份的Agnelli家族,将其持有的股价总额提升至20亿欧元,以维持其对合并后公司的控股权。

2、菲-标30年前就已开始合作

在菲亚特汽车与克莱斯勒进行联合的时候,加入法国的PSA标致雪铁龙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标致雪铁龙也处于不同程度的危局中,尤其是标致汽车,在海外市场面临的问题更大。对于这两个公司的合并,业界普遍认为是水到渠成。双方都主攻小型车领域,而且两者之间的合作从30年前就已开始,最近的合作车型还有如标致Boxer、雪铁龙Jumper和菲亚特Ducato。而由于目前处于金融危机特殊时期,双方的合作似乎已经上升到政府层面,最终成行的可能性很大。

3、菲亚特与奇瑞/广汽/长安铃木合作待审批

在此之前,虽然菲亚特已调低了原先在华的销售目标,到2010年的计划,由原来的30万辆调低至5万辆。即便如此,在没有找到合作伙伴之前,这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要达到这一目标,在2010年之前,菲亚特必须找到新的合资伙伴。记者了解到,菲亚特多方合资谈判已进展到最后关头,三份合作申请已递交至发改委进行最后审批,包括与奇瑞、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以及与长安铃木的代工协议。有消息人士称,合作申请最快下个月就会有结果。

1、联盟可解决规模化难题

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在接受美国汽车新闻驻都灵的首席记者Luca Ciferri时表示: “如果你需要维持盈利,那么你每年至少要生产550万到600万辆车。”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的目前产能分别都在200万辆左右,合并之后的产能在400万辆左右。显然菲亚特还需要寻找一家新的合作伙伴,以达到菲亚特CEO马尔乔内的550万到600万辆的规模化产能理想。而PSA标致-雪铁龙2008年全球销量295万辆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菲亚特、克莱斯勒、PSA标致-雪铁龙三家企业联合显然能轻松的达到年产汽车600万辆以上。 ”

2、菲-克-标或成大众第二

三者合并的优势显而易见,菲-克-标联盟可以形成拥有覆盖高、中、低端轿车品牌以及超级跑车和越野品牌的所有细分市场的品牌架构,不但可以分摊车型开发和生产的成本,同时雪铁龙先进的底盘技术也就弥补蓝旗亚、阿尔法.罗密欧近年技术疲软的劣势。而法拉利、玛萨拉蒂超级跑车领域的声威又能加强集团的品牌形象和技术宣传。在越野车方面吉普品牌可以完全填补菲亚特和PSA标致-雪铁龙均不善长的越野车市场。另外在市场渠道方面三者也能形成互补。


 

3、巨大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三者各自均有一套适应本国的成熟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合并之后如何有效的理解和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将是考验这个联盟的第一道难题。其次是菲亚特、标致、雪铁龙三个品牌定位相近,品牌影响力和业界地位也相当,另外三个品牌也都专注于欧洲市场,因此如何避免内部竞争成为他们的难题。另外,三者如何确定经营方式避开技术开发的惰性,保持集团强有力的技术竞争力也是一个难题。

4、新的汽车巨鳄

尽管菲亚特、克莱斯勒、PSA标致-雪铁龙联盟有这样和那样的风险。但如果菲亚特、克莱斯勒、PSA标致-雪铁龙真的联盟成功,毫无疑问将现成一个新的汽车巨鳄。而这个在成本、技术、市场三项互补的联盟形式也值得中国汽车产业国 内整合借鉴。当然处理品牌内部竞争,解决文化差异冲突也值得中国汽车产业收购国外车企观察和研究。

 

    编辑:新闻组--刘文俊   

意见反馈 版面功能介绍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