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外界轻看广州工业是“满天星斗,没有月亮。”而在广州本田成立前的1997年,广州汽车产业也因为广州标致的败退而陷入绝境。但十年脱胎换骨,广州已构筑了本田、丰田、日产三大日系巨头产业集群的格局,汽车业已成为广州第一支柱产业。
    从1997年亏损几个亿,到2007年销售额超1000亿元;从广州本田成立前平均年产1.2万辆到2007年产销74万辆,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广州汽车正在崛起。此次《新快报》联手网易汽车频道,制作完成大型报道“广州汽车工业”。 本专题内容由《新快报》独家支持。
    网易网友热议广州汽车工业>>>

投票:你认为哪个城市的汽车工业最有潜力?

法国人遗憾退出广州

1996年年底张广宁望着一叠叠的资料,凝了凝神,最后拍板说,“干脆这样吧,股权转让的款项决不能大于1法郎,欠款利息可考虑减,按50%支付。”

    “这是广州最大的让步,如果不同意,就坚决破产。”张广宁刻意提高了音调对外方强调。

    同年10月31日,法国标致派出高层,正式签署了所有合同。与广州合作12年之久的法国标致,终于以体面的形式退出了。 [查看]

广州标致:汽车梦的开始

广州标致是中国汽车工业第二个合资项目。也是广州汽车业起步的地方。1985年3月15日广州标致成立,5个月之前的1984年10月10日,上海大众才刚成立。当时整个汽车产业才刚刚出现苏醒迹象。

在股东构成方面,广州标致分别由广州汽车厂(持股46%)、法国标致(持股22%)、中信(持股20%)、巴黎国民银行(持股4%)、国际金融公司(8%)五家股东组成。

1989年9月11日,广州标致505SX轿车(5座)投产,广州标致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当时国家汽车工业版图上,仅有上海大众、一汽奥迪、天津夏利等少数轿车生产点,而由于桑塔纳和奥迪的产量有限,捷达和富康还没有投产,广州标致505SX轿车上市一炮而红。
[查看更多内容]

广州标致:从高峰跌入谷底

然而,好景不长,底子薄弱的广州汽车终究没有抵挡住大环境的急剧变化。1993年7月,国务院公布加强宏观调控的若干意见,开始整顿经济秩序尤其整顿金融秩序,国内汽车行业大规模的产品积压现象非常严重。

1994年,是广州标致库存情况最严重的一年。法国标致的第二把手巴贝到访广州标致,看到这么大的库存时大惊失色说:“假如是在法国,库存这么大,肯定停产了。”

在短时期库存巨大压力下,广州标致在市场上的窘境一一暴露,甚至市场的负面声音越来越强。曾经参与广州标致退出、广州本田引进项目的,现任广汽集团副总经理李少回忆说:“出现这种局面,在市场上,你的产品并不是最差,人家也把你的看成最差;你的价格不是最高,人家也把你的看成最高;你的服务不是最差,人家也说你跟不上。”
[查看更多内容]

广州能搞大工业吗?

一位领导批评广州说,“上海只比你们早了半年,也是批准的3万辆规模,可现在已经搞到十几万辆了,都卖出去了,而你们1万辆都卖不出去。”

    93年广州汽车开始步入危机。当时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汽车产业政策",据说,"如果到97年达不到15万辆规模,就会有被淘汰的威胁。"

    有关部门普遍对广州搞汽车没有信心,认为广州只会做些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
[查看更多内容]

12家“选亲”重组广州汽车业

为了挽救广州标致,保住来之不易的轿车生产定点,重振广州汽车工业,广州市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和后来成立的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宝马、起亚、奔驰、菲亚特、欧宝、马自达、福特、现代、本田等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商谈过重组广州标致开展新一轮的合作。

从最早的欧宝到最后的本田,广州汽车“选亲”总共有12家公司。尽管最终确定的是后来的本田,但是当年和现代、丰田等汽车巨头接触,为后来本田的顺利谈判、日产落户广州以及广州丰田和广汽日野的设立等打下了基础。
[查看更多内容]

谈判最晚,周期最短—为何选上本田

本田汽车在2月份又发来函件表达了相同的态度,并且随后在3月21日派出了本田中国项目经理宫崎正利为团长的技术考察团一行12人到访广州,就广州提出的15个基本条件进行了具体讨论,由于时间关系,广州要求本田汽车在三天内作出答复。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心急火燎的本田汽车在24日就发来了书面答复,并且明确答复说:投产雅阁,起步规模是3万辆。此外,本田还要求必须拉拢东风一起合作。

    当时情况非常复杂:有财大气粗的通用欧宝、诚意十足的现代,还有三方合作的本田可以选择。广州该选谁呢?
[查看更多内容]

本田给的条件最有竞争力

根据本田给出的条件,广汽解决了两大车型和系列车型问题,本田还同意在合同期内按随动原则向合资公司提供新的产品和技术。此外,中外双方高层待遇按同工同酬原则进行安排。这些都是当时全国前所未有的。

    1998年6月30日下午3∶00,在广东省政府礼堂内,广州正式宣布: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和本田合资,按照50∶50的股比注册成立广州本田。起步3万辆,建设规模为5万辆。

    由于之前有了12家企业谈判经验和深入沟通,从1997年1月算起,到11月13日,广州和本田在东京签署“合作基础协议”,和本田汽车的谈判时间最晚,谈判周期最短。  
[查看更多内容]

汲取广标教训,用50∶50股比

广州标致股权不合理的更大弊端体现在:法标只有22%的股权,所以他们不把利益的来源重点寄托在股权收益上。最终导致了产品不能及时改进,对国产化也不积极应对,一味地强调和要求CKD进口的数量。然而,广州本田自成立之初,就直接采取了50∶50股比模式。
    在广州本田里,中国人和日本人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坚持“以合资企业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重大决策事项实行中外双方联签制”、“产品引进与世界同步”。

[查看更多内容]

创“联签决策机制”共同决策

“联签决策机制”——这是广州本田首创的决策经营机制。这个机制从上自下地延伸到各个部门。以各个部门的正部长、副部长权责举例说,尽管正部长是日本人,副部长是中国人。但是事实上正、负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级别区别,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权限基本上是一样的,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都是对等的。
    广州在合资企业的管理架构的设计,管理模式的设计,以及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这是广州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广州、广汽发展那么快,效果那么好,管理那么畅顺的重要原因。

[查看更多内容]

与世界同步,推最先进车型

起步,就和世界同步!为了改变原标致车型落后的产品导入战略,广州本田直接导入了本田在全球同步的战略车型——雅阁,当年雅阁轿车是在北美刚刚上市的最新98款。
     这是国内第一家导入全球同步的战略车型,后来也就是雅阁的全球同步的导入模式,也逐一地改变了国内各个厂家的车型战略技术。在当时的几大企业中,上海大众导入的是桑塔纳,神龙导入的是富康,广州标致导入的是标致505,几乎是在国外淘汰已久的车型。

[查看更多内容]

首创4S店销售模式引业界效仿

广州本田在全国首创的4S销售模式[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四种功能于一体],为广州本田的发展立下了功劳。至今,国内大体上的汽车销售模式仍“COPY”的是广本的4S模式。
    在2000年后,其他品牌汽车经销商纷纷效仿,一时间,4S店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布广州乃至全国各个角落,这也带动了各个区域汽车销售的成长,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加入到汽车下游产业中来。

[查看更多内容]

"东风"南下,构筑汽车重镇

东风集团南下之足,始于1993年。东风集团在惠州成立了和本田汽车合资的零部件公司,1997年,本田在广州项目一分为二,东风与本田成立了东风本田发动机工厂。
    东风在广州花都的真正起飞,是从2003年和日产全面合资之后开始的。2005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销售15.8万辆,取得了同比2.6倍的增速;2006年达到了20万辆,又取得了超50%的增长,在2007年也取得了超过30%的增长。

[查看更多内容]

丰田加盟:完成汽车大布局

用丰田全球的老总丰田章男亲口说的话说:“为什么选择广州,第一:丰田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要在贴近市场的地方去生产他们的产品;第二:看重广汽集团在营销方面的能力,看重广汽集团非常开放的经营理念。”“从战略上说,这符合广汽和丰田双方的战略需求。”
    在丰田看来,本田汽车在广州投产的雅阁,从1999年到2003年一直供不应求,排队拿车的销售局面,那是不可思议的。这让丰田非常“眼红”。

[查看更多内容]

“汽车市长”张广宁

1996年12月,广州设立专管汽车工业的“汽车市长”,享誉全国的“汽车市长”张广宁是十年前广州汽车产业重组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对于广州汽车工业,张广宁倾注了心血。从标致的退出、到本田、日产、丰田的进驻,无一不有着张广宁为了广州汽车忙碌的身影。当时为了让本田外方增强对广州的信心,本田还邀请张广宁亲自担任广州本田第一任董事长。

[查看更多内容]

汽车成为广州第一支柱产业

在全国来说,广州汽车产业从1997年的时候一年亏损几个亿,到广汽集团2007年完成销售1000亿元;从广州本田成立前的全年产量仅仅1.2万辆、濒临破产到2007年三家乘用车企业产销突破74万辆,高高位居全国第二位。
      广州市社科院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阮晓波认为,广州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改变了原来轻纺型的产业结构,重振了广州的装备工业和汽车产业,带动了广州整个产业的科技进步。

[查看更多内容]

“广州汽车的事不过夜”

2005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两会”期间的一次讨论中很坦白地说,如果还是靠彩电等几个行业,广东GDP的9%的增长就保不住了。这是黄华华省长对广州汽车工业说过的一席名言,他还曾说:“广州汽车的事不过夜。”
     “广州的汽车工业不仅是广州的支柱,将来也是全省的支撑,现在已经是广州的支柱,下来很快会成为全省的支柱。”最近,黄华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说,广东省要把广州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   

[查看更多内容]

每生产一辆车,就有2.5个就业机会

假如按照国民经济的统计数据来说,一个汽车产业在当地一旦成为支柱的话,假如我们整车制造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是每创造一的价值,上游产业就会带动0.5-0.6左右,下流产业可以带动2.5以上,这就是一个支柱产业。
     汽车产业带动的上下游产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原来,广州汽车的整个产业结构是非常不完善的,在这个产业当中没有一个组成部分是健康的、有效的。

[查看更多内容]

广州汽车的第二个梦

 在完成第一个梦想之后,张广宁说,“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广州汽车下一步要自主品牌领跑全国。”“十年前或八年前敢提1千亿元,这还是个梦,如今这个梦实现了。我觉得第二个梦现在敢提出来了。”
     技术出身、干过合资企业的曾庆洪深有感慨。“我们不能老是躺在合资上,真正拉动产业发展还是靠自己。”曾庆洪说,国内汽车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已经比较严重,不发展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查看更多内容]


 

10年来,日系车在广州一直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本田、丰田和日产日系车三强多年占据着广州车市的天下,华南消费者对日系车的偏好远超全国其他市场。广州人购车显得相对实在和理性,这和广州人的性格完全一致,他们选购的核心包括品牌、服务和性价比,在这一点上,被大家熟知的汽车品牌本田、丰田、通用、大众具有不少优势。日系车的成功也带动了广州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编辑:网易汽车新闻组/安心 新快报/徐晨华    
意见反馈 版面功能介绍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