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题网易首页-新闻-体育-亚运-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论坛-视频-博客
Rss
同做公益人
千人低碳承诺
千人低碳承诺
车标设计大赛 车标设计大赛
异言堂 异言堂
明星共倡 明星倡环保
畅想新能源 畅想新能源
banner
① 汽车世界的两性关系
② 人类出行的古今之变
③ 汽车设计的取向阴谋
④ 汽车工业的环保悖论

   车市繁荣背后的绿色关注

  卓凡:你们觉得车展这样一个大的文化背景,其实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繁荣昌盛,在强大的过程当中的一个标识。当我们进入这个车展现场的时候都会感觉这是各大汽车企业在划分地盘,你觉得这个环境下,有没有不环保的因素?跟你们具体的出行方式距离有多远?可以谈谈你们周边公交的交通方式,跟车展做一些比较和联系,然后我们可以谈谈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怎么样进行环保的,究竟环保是跟我们没有关系,还是说环保仅仅是一个口号跟策略?

  姜龙:通过这次车展,我们发现有很多节能车的展示,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应用科技的方法,把这些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内容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虽然现在还不能普及开,但是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做好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可以节约一些水资源,用电的时候尽量用节能灯,少用一点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来提高我们的环保生活,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让这些(环保)汽车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从自己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先做起。

  卓凡:如果你们跟朋友一起驱车出行,是怎么样进行选择的?是开着车出来的是吗?在寒暑假的时候跟家长、朋友出行一般是拼车还是各开各的车?

姜龙

  特约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姜龙

  王振:各种情况都有。因为平时如果是自己家人出来,一般都是自驾车,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为了方便老人出行,所以采用自驾车的形式,但是这时候我们一般不怎么开空调,都是打开车窗或者是天窗;如果是和朋友一块出行的话,一般坐地铁和公交的次数是最多的。

  卓凡:其实我们在很多发达的西方国家会发现,他们的很多公交线路都非常发达,像米兰的国际大型博览会,一些大型的场馆,他们的地铁是非常发达的。你们怎么看北京的地铁?

  姜龙:出于国情的原因,北京的地铁还是比较拥挤的。

                                  [详细]

车展大戏中的环保剧情

  卓凡:北京这种剧烈的发展跟交通的不同步,其实我们在看车展的时候,从我的感觉来看,在心里反而是一种憧憬:车展的背景其实是一个汽车的推销展,而这就意味着要有更多的汽车消耗,你们怎么看这个情况?

  王振:这次车展给人有一定的憧憬。老师说的消耗的关系,我觉得应该是期待以后的车展,会有更多像今天的车展这样,有节能、减排、混合动力的节能车,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应该有它们的一席之地,或者有更大面积的宣传出现,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希望的车展上。

  卓凡:刚才姜龙说得非常对,环保就是在我们身边一直发生着的事,它并不是一种概念,一种宣言,回过头来,我们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老师,其实我们所关注的问题除了你刚才说的,我们少用一次性的筷子,少用纸杯,使这种东西的消耗降到更低的同时,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我们这个活动之所以能让大家激情澎湃,更多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原因,作为艺术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他有一份责任,就是用艺术的方式...

  王振:唤醒大家对环保的意识。

  卓凡:这一块是这个活动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大家在参与这个活动的时候是怎么样想的?是什么时候得到这个信息,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怎么想的?

  姜龙:这个信息也是在网上得知的,看到这个主题之后,出于自己本身的力量,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通过设计这个车标,唤醒大家也对这种绿色、低碳生活的向往,绿色、低碳可以更好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卓凡:你怎么想的?

  王振:一开始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认为公益和自己的行动是离不开的,比如我们平时每次出去的时候,尽量以公交车和地铁为主,他们之间就想了一下,和咱们现在做的这个车标的设计大赛,他们正在联系,他们之间交集在一个行动里,公益和咱们平时的行动是离不开的,宣传肯定是必要的,行动是更加必要的。
  卓凡:因为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公益,公益相对的是一个个人,是我们自我的内心,向内把自己封闭起来。比如我买一个车,买多好的车,选择什么样的车模作为这个车的代言人,或者我最终要怎么样体现个人价值,这是一种。但是我觉得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对公,就是公共的、公众的、公开的共融体,益就是一种利益的共有者共享的。现在这个车展的背景下,特别是价格非常高的几千万一台的车在这里销售、推广,其实它的背后隐藏着是一个私益,而不是公益,这个车是一个私人用品,在这个背景之下,它跟我们所说的公益事业是怎么样的关系?最终你们有条件买这个车,又有条件从事公益事业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选择,怎么样做,这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责任是属于一代一代人推进的。

                                  [详细]

  王振

  特约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王振

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 —— 姜龙
  姜龙:这种设计方案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比如说这个地方,它的人流量很高,我们就适当的加大人行道,车行道或者少行,或者禁行,或者充分利用上、下空间解决人流和车流的并行关系。

  卓凡:我听说过像停车场一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停车场,还能跟绿植和谐相处的设计方案,能不能给我们说说这方面的信息?

  王振:这方面的细节就是,现在有一种设计,车停过去以后,车轮走的路径是硬质砖做的,空出来的地方都是绿色生态砖,从中间的孔里面可以长出绿色的植物,增加一些绿化面积,还有一种就是为了节约空间和美好效果,有那种立体式的,可以充分利用上、下空间,有一个升降台,车进去以后,就可以实行上下升降,可以降到地下,或者是根据条件进行调整,现在人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设计了。
                                 [详细]
警示
《警示》 —— 王振

人车争路的悖论

  卓凡:我知道做景观设计里面有专门的汽车道和步行道。你们现在有没有这种比例关系?

  王振:比较关系现在都是大家正在争执的问题。争执的原因就是到底是为车开路,还是为人开路?这两个观点是相悖的,我们现在就在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到底是为了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是以这样一个形态来做设计?如果说我加大了人行道,那么车的行驶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卓凡:现在有没有能够既照顾到行车,又照顾到停车,同时还能够照顾到行人的这种设计方案?

编辑:网易汽车社区组   
给网易提意见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