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鸣,南京博郡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毕业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曾任职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从2007年起,黄希鸣先后创立了美国先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创建南京博郡汽车有限公司。

黄希鸣:

一心圆梦 无意间闯入的新能源风口

有人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继房地产和互联网之后,中国最大的一个风口。而伴随着这样一个风口的到来,一大波的“追逐者”开始向着这个方向狂奔,期间不乏有人超越、有人跌倒,当然,也有人选择后发制人,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就是其中的一个。

每一个做汽车的人都有一个“汽车梦”

说起黄希鸣, 或许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但如果你把他简单看做是汽车圈里的一名“新兵”,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毕业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黄希鸣曾获得航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之后长期任职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专注于整车性能开发。

从2007年起,黄希鸣先后创立了美国先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并与福特、通用、一汽、上汽、广汽、北汽、吉利、奇瑞、长安、比亚迪等一众国内外一流整车厂商开展合作,成功为100多个车型提供了底盘平台开发、操稳性能改进、NVH性能提升、结构设计优化及轻量化等众多项目技术支持。

尽管在美国的造车领域,黄希鸣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住着一个从未褪色的“造车梦”,而这个梦想,在2014年变得更加清晰、迫切。

“其实做汽车的人都有一个汽车梦,都想自己造车。而就我个人来说,在之前的时候,想创业帮中国打造出能在国际舞台具有竞争力的汽车,感觉难度比较大。直到前几年国内的电动汽车开始出现苗头,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平衡点将被打破,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为祖国做一点事情了。”

由于这个梦想已经在黄希鸣的心中“演练”过无数次,因此,从他下定决心开始筹划到博郡汽车正式成立只用了两年时间。而在这两年时间里,黄希鸣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因为做车比较复杂,涉及的面比较多,每天都比较忙,所以我基本没有休息过。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大概一个星期工作7天吧。”这样近乎于全年无休的状态对于已经50岁的黄希鸣来说并不轻松,但是在他看来,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一切的压力也都在无形之中变为了他前行的动力,让他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

最大的意外就是迎上了新能源的风口

“我当时做的时候没想到会赶上风口,后来发现突然之间这么多家(新的企业)都投到这里面来,不管会不会做车都投入进来做车,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对于黄希鸣来说,突如其来的造车热潮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扶持力度的增加,一大批所谓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们以极其高调的姿态快速进入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并为大家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面对这样的现象,黄希鸣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我觉得还是有点过热的,因为造汽车是非常复杂的体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如果你没有深刻的理解整个汽车从研发到生产、到质量,到整个完整的把控过程,没有丰富的经验,没有完整的实操团队是很难做的。怎么把行业中浮躁的心理去掉,让大家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产品,而不是炒概念,这是关键的一点。”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黄希鸣带领下的博郡汽车并没有过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当然,这丝毫没有影响博郡快速前行的脚步。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博郡已经组建了一支800余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并在上海、北京、南京、淮安和美国底特律分别设置了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制造工厂等机构,实现了两国五地的全球布局。除此之外,博郡在南京占地1300亩的制造工厂已开工建设,一期规划产能15万辆,二期建成后总产能将可达到30万辆。而博郡的首款车型——纯电动SUV将在2019年年底实现量产。

“我们没有时间玩概念,我们的全部精力都放在量产车开发和生产准备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为用户提供高续航、高性能、安全舒适的产品。”在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位掌门人话语中的那份坚定。

底气源自于对产品实力的信心

在与黄希鸣的交谈当中,笔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责任”,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最能体现在产品上面的。

与一些车企采用“油改电”的造车模式不同,博郡从一开始就坚持正向研发,这一点正是得益于此前黄希鸣在整车性能开发及底盘设计、调教等领域打下的基础,这也使得博郡旗下车型的整体匹配性更佳,续航里程更长,空间也比非正向研发的车型更大。

在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去年公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检验报告》中,博郡送检的使用75kWh电池的中型SUV产品的60公里匀速续航达到739公里,综合工况(NEDC)续航里程达到了536公里,而相比之下,采用90kWh电池的特斯拉Model S90D的综合工况(NEDC)续航里程为557公里。

由于正向研发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因此,黄希鸣在选择团队成员时也是颇费了一些苦心:“我选团队成员的时候经常讲一句话,他们一定要坐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这就要求他们要对大的方向很清楚、思路清晰,能领导团队,带着大家往前跑,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操经验。”

而翻看博郡汽车的团队成员履历不难发现,这些核心成员在新能源造车领域都有着极为“辉煌”的过去: 例如原美国SKC Powertech副总裁张志伟(拥有二十多年的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经验,是华人中最早进入该领域的专业人才之一)、原长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梁伟(负责开发了长安第一款PHEV的整车电控系统和第一代平台化EV控制软件,拥有60余项美国专利发明,其中30余项已经授权)、曾任职于美国福特汽车的李勇华(拥有近20年行业经验,致力于电池技术、电气化车辆控制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拥有11项专利)等等。

有了丰富的底盘、三电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优秀团队的加持,使得博郡在企业发展中有了属于自己的筹码,这也使得黄希鸣在面对一些国际车企的挑战时显得格外自信。对于黄希鸣来说,这些就是他的底气,源自于他对自家技术以及团队的充分信任,而这样的信任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希望。

首款产品将于2019年底“问世”

202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之年,从目前各车企公布的新车计划来看,这一年将会是各大外资及合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之年,因此,很多造车新势力都纷纷抢在这之前将产品集中落地,以此来提前抢占新能源车市场。而相比于其他车企的迫切,博郡显得格外淡定,始终沿着既定的时间表在前行。

“前两年,很多投资公司跟我谈,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产品尽快落地,我都给回绝了,我说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因为以前的投资特点和互联网基因的特点,所以都会讲究快,讲究流量,钱打下去快速迭代。做车不是这样的,你必须要遵循做车的基本原则。”在黄希鸣看来,一款车的开发、生产和验证周期至少要在3-4年左右,只有经历了严格的生产及检测流程,才能真正的为消费者打造出一款质量保障且满足市场需求的车。

黄希鸣透露说,博郡旗下的首款SUV产品将于2019年底正式量产,这款4.7米的车型拥有着2.9米的轴距,其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将达到500-600公里。未来这款新车的售价将在18-28万元之间,用以对标包括特斯拉Model Y、奔驰EQC在内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奔驰GLC、宝马X3等传统燃油车型。

对于这样的产品定位,很多人表示出了质疑,但在黄希鸣看来,这些质疑都将会随着产品的推出而散去。“开始大家肯定会有质疑,你是一个国内的品牌,你的价格比国际价格还要高,大家也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品牌之路要靠技术实力来支撑。经过我们不断地和顾客的磨合,大家还是很相信的。通常我会和销售人员说,前面几个月卖不好车是你们的事情,但后面卖不好车和销售没有关系,那就是因为产品不给力。”

双线并行 三大平台覆盖90%用户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生产资质的问题,博郡的前期产品在生产方面同样选择了“代工模式”,今年3月份,博郡汽车与一汽吉林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博郡的产品将在一汽的生产线上生产打造,而博郡汽车负责对该工厂的生产节奏、采购、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控。目前,博郡的首款SUV产品就是在一汽的生产线上生产打造的。

“传统车企凭借数十年的发展与累积,在零部件体系打造、工业生产与生产制造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以让我们在前期的工厂建设环节减少投资,从而把更多的资金和时间应用在产品的开发及推广上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博郡就把生产的权利完全交了出去,在这一点上,博郡采取了“代工”和“自建工厂”双行路线。

目前,博郡汽车旗下拥有A、B、C三大整车生产平台,这些平台均由博郡自主研发。未来,这三大平台将覆盖90%的用户群体(其中,A平台针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B平台针对一些小的家庭、C平台则主要覆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且人数较多的家庭)。

“自建工厂和合作并不矛盾,主要是工艺上的差异。博郡现有A、B、C三个全新自主研发的整车生产平台,因为C平台用到的各种材料,有钢材、铝材,各种复合材料的东西,要把性能做到极致,把重量减到极致。新的工艺在传统车厂是没有的,某种意义上需要建新的工厂把工艺方法糅进去。”

黄希鸣还表示,未来,这样的合作方式将在博郡身上长期延续下去,通过对一些传统车企在工厂剩余产能上的充分利用,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复投资,这种局面对于合作双方来说都是非常乐于见到的。

在新能源造车的浪潮下,一波又一波造车大军的到来令人有些目不暇接,而在这其中,我们很难快速分辨出谁是一闪而过的搅局者,谁又是最终的赢家,只有时间会给我们最终的答案。而作为其中的一位参与者,博郡又会在这个绚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出怎样的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易会客厅》是网易汽车精心打造的汽车深度访谈节目,包括视频、图文访谈等多种呈现方式。分享行业领袖们的思想与哲学,推动体系的变革和创新。

陈硕 编辑

在外界看来,黄希鸣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每当说起他,周围的人都会用“儒雅的学者”来形容,你很难在他身上看到商人特有的那股锐气,但就是这样温和的一个人,却用异常坚定的信念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

[ 总导演 ]
王昉 +
[ 采访团队 ]
陈硕 +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