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

尹明善

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

力帆在国内汽车界绝对是"小众"的一支,但在踏出国门之后的它,却愈发"大众":去年出口量位列中国品牌第三,海外营收已超越国内。这似乎是一个于残酷现实而被迫"独辟蹊径"的中国品牌的样本故事,但说它完全是惧怕于国内竞争,又太低估这家企业的当家尹明善的智慧。与他约于九寨沟漫谈,听听这位喜欢科技玩意的76岁"大玩家"在想什么?

(袁桂远发自九寨沟、广州)尹明善步履匆匆走进会议室,一米八的高个清瘦而挺拔,染过的头发整洁乌黑,麦色皮肤显得黝亮。

还没等我仔细端详一番,他径直向我走来,打招呼、握手、交换名片。身旁的人提醒他,三年前,我曾与他有过一次深度交流。

他认真地注视着我,微微笑并带着歉意说,"年纪大了,有点健忘。"

时隔三年,这位从摩托车做起,并艰难在汽车行业前行的力帆集团董事长,他的样子并没大的变化,反而更加矍铄,倒是一身五排扣标准中山装的老派衣着,可能是反衬出他是"老一辈企业家"的唯一标签——但如果你仅从他穿衣风格,判定他或许是个古板固执之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出乎意料地"潮",手腕的三星智能手表已是标配,甚至Google眼镜也早玩了个遍——在采访过程中,他就用智能手表接了电话——让我这个至今仍未"尝鲜"的人,在觉得自己"土鳖"之外,更吃惊于他的活力。

按照他习惯精确到月份的算法,他今年已经76.9岁了。虽然公司的事,大部分已分给职业团队操作,但他仍然没有退的意思——他不仅仅忙碌于分内事,他还热心投身于公益事业,他也是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别看尹董年纪很大,现在的他,有时还忙得不可开交,这次因为行程紧凑,他不得不动用自己的私人飞机。"一位力帆员工告诉我。

而这次与尹明善(下称尹)的漫谈,也正因为他的勤奋敬业而促成,当然在九寨沟天堂洲际酒店举办的力帆汽车第三届的全球经销商大会,他跑来助拳也是应该。

"力帆汽车属于后来者,我们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拳头"

"抱歉,等会我还要坐飞机到成都开个会,所以给你留的时间很有限,你就把关注的问题问一问吧。"没有寒暄,尹直入主题——即使在风景秀丽的九寨沟,他也无暇留恋。

你曾经说过"国内赚钱是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如今看来,力帆汽车离民族英雄越来越近,国内好汉却走得有点远,你觉得是为什么?

跟众多的中国汽车品牌不同的是,力帆汽车在近三年的生长中自成一派:海外销量增速高于国内销量,并且盈利水平远超于国内。以2011年为分水岭,力帆汽车这一年的海外事业开始发力,自此持续攀升。

2013年,力帆汽车出口近6万辆,其中轿车出口占中国自主品牌出口额的12%,排名中国自主品牌第三位。即使海外的销量上未能超越国内,但盈利水平却是国内远不能比拟的:这一年,因产品升级,稳步提高售价,力帆汽车创汇额大涨13%,首次突破4.5亿美金,已超过国内汽车板块的总营收。

"两方面都好,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是我们政治上的一个术语,我们都恨不得两个拳头都打出去,都能够打败对手,但事实上不可能。"尹快速回答。

尹很清楚力帆汽车现所处于坐标,"我们现在的汽车业务属于初创,属于后来者,我们只能把力量集中在一个拳头"。

"当然我们知道中国市场大,但是中国有它的特点"尹分析说。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一二三了,因为他是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之人,大抵也是凭此在商海上驰骋。

"第一中国这个地方当前竞争之激烈可能是属于世界少有,既然竞争那么激烈,我何必在这儿凑热闹?"

"第二中国的消费者是全世界最看重品牌,或者最要面子的一群消费者,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部长,甚至伊拉克的部长也可以坐力帆车,中国的普通消费者可能坐力帆车他们都觉得没有脸面,他们要坐合资品牌甚至是纯粹的进口车,我们对我们的消费者从来不抱指责的态度,我们只有适应他。"

他的语气很平和,托了托他那副这些年没变过的金属边框眼镜,话锋稍微停顿了下。

"所以等我们在国外做得更好一些,我们的名气大一些,会让他们相信力帆。"他补充说,"比如今年我们是做了第九年了,力帆做到十五、二十年,它不但没倒,而且还越来越大,车越来越多,那天可能国内的消费者就会觉得坐力帆车也有脸面了。"

我点头称是,目前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国人在买车时的确会考虑面子,而结果是:中国品牌会从选车菜单上首先被剔除。

"我经常打个比方,就像现在我们国内的消费者买海尔、买格力、买美的也不觉得丢脸面,但是如果十几年前,特别是二十几年前,谁买这些家电的话会被人看不起,那个时候大家都要买松下、索尼、夏普。"

"我们会随时随地都在加大力度搞国内的销售,只是我们觉得,现在如果要侧重的话,先侧重国外市场。"尹把他在家电行业观察到的,运用到了汽车领域——家电与汽车的发展路径,在很多方面确实有很多共同点,值得借鉴。

中国品牌在国内的艰难,这一点从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也可以侧面印证。从去年8月至今,中国品牌汽车销量份额已是"12连降",日子并不好过。

最近一个月,国内车市压力增大,部分自主车企扛不住,陆续宣布下调全年销量目标。其中吉利汽车从年初提出的58万辆下调至43万辆,下调幅度高达25%。就连资源丰厚的上汽乘用车也宣布将目标从26万辆降低至20万辆,下调幅度为23%。

目前无法改变的中国品牌整体的的窘局,让尹铁心先抓国外事业,同时也正因为力帆汽车远走海外,避免大规模的正面冲突,他认为力帆汽车有信心完成20万辆的全年目标。

去年力帆汽车全年的数据也证明了他的商业判断足够明智,"我们海外的销售收入已经占到53%,国内只有47%。"。

对于力帆来说,未来出口的目标是要占到企业多大的份额?

"肯定要超过一半以上,为什么呢?中国人毕竟在世界上只占21%的人口,经济总量大概甚至20%还不到,凭什么我们的销售收入只能绝大多数是中国的,所以我觉得我的目标是对的,始终要让国际市场的销售收入大过国内市场,这个才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哪个大的国际跨过企业不是在世界上的销售大过本土的销售,大众、丰田、通用、福特也是如此吧?他们都那么干,我们肯定也要那么干,我绝对不会说,我要把中国的销售收入达到多少多少。"

尹还经常自我调侃,"国企老大哥拜托你们把中国给我们守住,我们的小游击队到国外去抢占点市场。"

另一方面,我觉得尹明善在三年前做出这样的决策:放着诱人的蛋糕不动,非要到海外淘金,也是被迫的——作为一个后来者,力帆汽车在技术累积、品牌沉淀都弱于对手,如果正面对抗,胜算不大。

但力帆胜在很早就有强大的摩托车海外销售渠道,并有丰富的海外销售经验,将其复制到力帆汽车身上,成功概率远优于其他中国品牌。这似乎也是力帆汽车较其他中国品牌唯一的优势。

这位喜欢科技玩意的76岁"大玩家"在想什么

"力帆汽车在国外的售价车至少比国内要高50%"

"通过国外的成功反哺国内?"我问。尹回答,"计划是这样的。"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国内售卖的不管是合资品牌或是中国品牌,产品的售价一定会持续下滑,但力帆到了国外,价格不降反升。"我向尹求解。

"这都是非常正确的汽车竞争策略,他们在中国把价格向下走是聪明的,因为他们可以,这个时候他可以打压国内的自主品牌,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就是把价格压下来的话,利润也很丰富。"尹捋了捋头发,不紧不慢地吐出每一个字。

"力帆在海外我们确实在不停地把价格拉上去,因为我们觉得一个企业它的品牌和它最后的竞争力,还是需要它的附加值高。"

"谁能够把价值卖得高,谁才是最后竞争的好汉英雄,你看我们现在谁都羡慕奔驰、宝马,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确实卖得高,消费者也会买,当然我们不会傻到一下子高得跟我们的品牌,跟我们的质量不相称,所以我们是在稳步向上提高。"

"在国内我们要适应国内的这种情况,本来那些进口车他们是在国外便宜,在中国的价格卖得高,我们其实也是在学他们,我们在本土的价格卖得低,我们在海外全部卖得高。"

在尹看来,本土卖低海外卖高是一个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欧洲车、美国车如是,力帆自然也如此,但他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现象:"我看到很多消费者在指责,说我们中国很多产品在中国买的话贵,在国外买便宜,有木有?"

听到一个穿中山装的76岁企业家突然说出"有木有"的网络潮语,反差之大,让我觉得很好玩,不禁一笑。

"我本人经常到国外,确实很多中国的消费品在国外买还便宜一些,同样是中国造,同样是一个牌子。"他补充说,"但是力帆没有那样做,我们是反起来做,就是我们在中国卖的便宜一点,在国外反而卖得高一些,因为国外我们是在创品牌,我的货就值那么多钱,我为什么不卖那么多钱?而在国内,出于竞争的需要,我把价格标高了我们的消费者更不买,第二我觉得也算是对我们父老乡亲们的一个回报。"

我相信尹这番话是发自心里的实话,"实业报国"也是他的信条,在赚钱的同时,他也一直坚持在做回报父老乡亲的事,比如用8年的时间建了上百所光彩学校。

同一款车,在海外的售价要比国内高多少?我追问。

"没有一个定数,在埃塞俄比亚,力帆国外的车至少比国内高50%,最多的大概是,国外的车是国内的150%,最贵的是国内的300%"对于这些数字,尹回答的很大方,似乎并不忌讳公众知道——可以说,尹是我最喜欢的采访对象之一,他如同一个善良的老人,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女儿尹索微总亲昵地为尹老整理仪表

"我绝对没有一定要我的儿女来当董事局主席的想法"

你的接班人有安排了吗?这一个问题,在每一次采访中,都会被提出,于我于别人也一样,即使答案可能一如从前。

尹有一对儿女,儿子尹喜地是第一任妻子于1971年所生,目前的职务是力帆汽车的董事长,但在更多的人看来,他挂的只是一个虚职,"他对企业经营兴趣不大,唯独超跑情有独钟"。

在力帆汽车举办的任何官方活动上,他从来不出现,唯有在与超跑有关的聚会或展会上,他才愿意示人——他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是在特斯拉交付首批中国车主的发布会上——但这一切与力帆汽车无关。

所以当我直接问尹,你对尹喜地出现在特斯拉的发布会上,却不愿意出现力帆的活动上,有什么看法?你对他经营力帆汽车的打几分?

这样的问题,让他面露难色。显然,他不愿直接回答,如同以往一样,拐着弯说:"关于接班人的问题,其实我已经多次跟媒体讲过,根据我个人对企业的研究,我觉得美国的福特是我们的榜样,福特当时谁都可以当接班人,重要的是一个团队,所以力帆的接班人问题核心是一个团队,如果有个好的团队,谁来当董事局主席都可以。"

"我的观点就是团队好了,家族里面有人可以当主席,家族里面没有人,那就可以在非家族的企业精英当中挑选,福特就是这么干的,但是干了几十年之后,如果家族有成员出来非常优秀,也可以回到由家族成员担任董事局主席。"尹如是说,跟三年前的回答相差无几。

你认为福特这种制度有优势在哪?

尹认为,福特创造的这套制度能够在当年的金融危机安然度过,就足以证明的它的优越性,"通用、克莱斯勒都倒了,要美国政府来救济,就福特不需要"。

"福特从来不刻意的说要什么人来做董事长,就是能干就上,我们也是这种想法。"

"我的儿女、儿子、孙子或者重孙一代当中,他们会不会有好的人才?可能有,有了就让他们当董事局主席,如果没有?没有就在职业经理人当中选嘛,你看我们的职业经理多优秀,我们的总裁、副总裁们,他们都非常非常优秀。"

"他们在力帆的时间十年的有,二十年的也有,他们已经是完完全全的力帆人,再加上我们去年搞了高干的股权激励,高干、中干现在有270多人持有力帆的股份,他们也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股东甚至董事,所以他们当董事局主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接班人的问题,尹似乎想得已经比较透彻,而且对仿效"福特制度"的决心从未动摇。

"我不是不爱儿女,百年老店比家族的繁衍更重要"

他直白地告诉我,"我不是不爱我的儿女,中国人谁不爱自己的儿女呢?但是我觉得我们集团的百年老店比家族的繁衍更重要。"

"如果企业能够办成百年老店的话,家族肯定兴旺,所以我绝对没有那种想法,一定要我的儿子或者女儿来当董事局的主席。"

不可否认的是,尹明善的事业心很重,而且很珍惜累积下来的事业。这或许跟他的经历有关。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他扮演的角色极其丰富:英文翻译、电大老师、编辑、书商等,直到1992年他进入摩托车行业,开始进入制造业。此时他已是54岁"高龄",比哇哈哈的宗庆后的创业年龄大整整一轮。

65岁,对很多人来讲,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但他在这一年挥师汽车业。哪怕到了早已古稀之年,他仍勤奋扑在工作上,"我现在还能动一动,这个好处就是让我的子女和职业经理人都得到更多的锻炼。"

不过,他还说,"我现在参加的事情也少了很多,像去年许许多多的会我多不参加,都是让他们去做主,这样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甚至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我还要退出,还要减少,这个第一对我这个老年人的身体有好处,第二对他们的锻炼也有好处。"尹的良苦用心跃于纸上。

尹还有个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女儿尹索微,已二十有七,目前是集团的董事,跟她哥哥一样,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

但又跟她哥哥不同的是,她时常陪着尹参加各种会议、发布会,而且总是亲昵地挽着尹的手臂,挨着坐在尹的身边,即便一言不发。

在采访尹之前,我曾抓住了一个机会,直接向尹索微提问:目前包括娃哈哈集团的宗馥莉、碧桂园的杨惠妍业已接父亲的班,帮助公司发展产业。尹董事既已学成归来,是否做好了接班的准备?

尹明善听罢,主动跟他身边的女儿窃窃私语了一会,然后还是把问题揽了下来,"你是希望我女儿回答,刚才我跟她交换了一下意见,她说她不回答了,还是由我来说,她说她现在还没做好准备,还需要努力学习。"

"其实我都有点等不及了,因为我今天是76岁,说起来着急,但是也不必太着急,因为我们的团队已经非常团结,也非常强大,任何时候我们一个新的董事局主席出来,力帆还会照样健康的运转。"

一个以为可以撬开尹索微金口的机会,就这样匆匆消逝。当时,我不免有点失望。这一对儿女何时能够真正接过尹老的重担,目前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站在尹明善身边的是清一色的力帆海外经销商,倚重海外可见一斑

"十多二十年前,在企业家中都我已经是最'时尚'的"

采访进行到一半,尹的手机响了。他把衣袖拉了上去,按了下手腕上的智能手表,然后低下头说了几句就挂掉了。

虽然早前听说尹并不保守,但第一次看到他这么潮,我仍有点吃惊,"尹董,看来你用上最新潮的电子产品。微信,还有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你有用吗?"

"不但微信,甚至Google眼镜、三星的智能手表我都在用。"尹一点不"谦虚","我在所有的企业家当中,不是现在,十多二十年前都属于最时尚,最先进的了,反正所有的先进手段我都在使用。"

"真潮!"我感叹一声。

"不是潮,我觉得企业大了,那么大的企业,你要很快的和大家进行沟通,就必须要有一些先进的新鲜的手段。"尹说,"我的所有的那些微信群,我们集团的,我建的什么高管群、销售群、新能源群,什么财务群,建了很多群,确实方便,随时随地甚至三更半夜我们大家都可以交流。"

除了交流方便之外,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要通过这些科技手段,看懂这个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

此时76岁的尹明善,让我看到85岁李嘉诚的样子。李喜欢看书,喜欢电子科技,尹亦是如此。

去年年底,李嘉诚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说过他为什么喜欢电子科技的原因,"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它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开会的时候,我讲求效率,集团所有业务的数据、现况、前景、问题都清楚知道。"

李嘉诚还说,"我喜欢新科技,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公司,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投资高科技的原则是重视大数据,讲求颠覆性革新。公司有不少人才,各有各长,专业小组每天留意全球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李的话对于尹明善似乎也适用,汽车行业同样也算是一个讲究创新的领域,潮流与趋势是否把握得当也决定力帆能不能走得更远。

李有庞大的事业群及多元化的业务,尹同样也涉足多方面:制造、金融、房地产甚至足球俱乐部。

一个公司迅速成长至体量巨大,掌控不好往往意味着问题成堆。对于尹明善来说,如何平衡好这艘大船,也是学问。

"在力帆众多的业务板块当中,核心的是什么?"我问。

"力帆尽管现在我们也有金融,有房地产,但是我们是一个以制造业为核心,为基础的一个产业集团,我们95%以上的员工和三分之二以上的资本金都全部集中在制造业,就是我们搞金融也是为了制造业服务,比方说汽车金融等,这个方针可能在十年二十年之内都不会改变。"尹答。

此前,尹曾无数次吃过开展多元化业务的亏。2000年,他就以5580万元购入寰岛集团旗下球队,其后更投资于酒业、防盗门、矿泉水、服装、运动鞋、《重庆青年报》等四家报纸媒体、空调、信息设备制造、金融等众多行业,每个行业投入多则2亿多,少则无本贴牌,有多个项目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

据了解,以上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人民币,这已经高于2001年到2005年之间力帆集团的净利总额。

"9个人的企业能够走到现在,成功基因只有7个字"

1992年,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尹的"制造帝国"的开始,"22年前力帆只有9个人,9个人的企业能够走到现在有21家工厂,1万多人,不容易。"尹说。

尹告诉我,他的梦想就是把力帆做成百年老店,"其实很多地方请我去讲中国梦,邀请了很多,实在推了很多,其实我的梦稍微具体一点就是实业报国,我们出生的时候,中国什么都不能造,什么都是洋的,火柴都是洋火,烧的煤油叫洋油,洋火、洋油,肥皂都叫洋碱,雨伞叫洋伞,洋布,洋针洋线,洋床,洋枪洋炮,全都是洋,房子叫洋房,稍微有点水泥有点砖的就叫洋房。"

尹说他从小就感到很羞辱,读了书看到什么都是洋,"中国人真不能造东西吗?"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直至他创立力帆摩托,"所以我之所以比较趋向出口,也是争这一口气,就是要实业报国,我们中国的一些产品能够大量的出去在全世界,至少跟大家平起平坐,致力于世界民族之林,我的汽车也可以。"

他握紧拳头,眼睛放着光芒,他说他始终相信力帆一定能做成百年老店。

我问,那你觉得有什么基因可以让力帆生生不息?

尹告诉我力帆核心竞争力只有七个字:创新、出口、信誉好。"我们一定要在新技术、新产品上下功夫,因为一个汽车企业,它没有源源不断的产品推出,就不可能发展下去,这个是在我们刚刚诞生的两三年,我们是从新产品赚了很多钱,慢慢得以壮大,我们就把它保持下来,所以这是我们最根本的。"

说完尹抿了口茶水,接着说,"诚信也是力帆的立业根基,力帆一定是一个守信用的企业,所谓守信用,就是你给我钱,我一定给你发车,而且要发好的车,我们自己卖出去的车,我们一定对它负责到底,要搞好售后服务等。"

"正因为这样,销售商朋友相信我们,另外中国现在有很多国外的银行也很信任力帆,力帆现在真不缺钱,都是一些银行来问我们,你们要不要钱,我们说要的话他说你多要一点,这就是我们有良好信誉的结果。"

"因为我们用诚信尝到了甜头,我们希望所有力帆大家庭的人达成的理念就是,说话算数、签字认账,如果有了这第三个核心竞争力的话,我想我们力帆的基因就会很强大,我们就会生生不息。"

尹的这一番话,朴素得让我想起上个世纪做买卖的晋商、徽商,以诚信闯荡天下。当然,无论对于哪个企业,诚信都很重要,但放在尹的身上,感觉分外浓重。

也许属于诸如尹明善这样老一辈的企业家,最终还是要让位年轻人——最近几年,一大批80后的青年企业家走向前台,光芒四射。

作为老一辈的企业家,你对这些青年企业会有什么建议?

尹原来担心年轻一代会成垮掉的一代,但现在他说不担心了,"今天看到他们能够有一些成就,让我们年纪大的人感到很欣慰,觉得我们后继有人了,我对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比我们做得更好。"

"给我们中国人争气,给我们老头子争气了,你们要不如我们的话,我们就骂死你们。"说完,尹噗哧大笑,像一个老顽童。

"人生是一条小河,绕吧绕吧,最终它也能流向大海"

当当当……尹手腕上的智能手机又响了起来,他礼貌地挂断了。我知道有人催他了,于是想着最后再问两个问题便作罢,毕竟他出来接受采访的机会只能是越来越少了。

你过了大半辈子,从最早的一个图书编辑到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企业家,这一路走过来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尹没有直接回答,而谈起他正在写的回忆录,今年春节以后,他觉得他已经76岁多了,应该开始写一写的回忆录了,"很多记者,很多大作家都曾经说过,你今后要写回忆录我们来帮你写,因为我本人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自己来写,一写起来都一发而不可收拾。"

他说,"现在哪怕是我有10分钟、15分钟的时候,我都会坐下来写,甚至用手机写,写了之后,哪怕是写了一段话,就合成到电脑里面去,春节到现在我已经写了30万字了,估计要写到40万到50万字,上半部是过去的经历,下半部主要写企业。"

三年前,我也曾对他说过,到了该写回忆录的时候了:既是对自己跌宕人生的梳理,又给后人一些启示,何乐不为。

如今听到他在写,我内心喜悦。

他说他在写回忆录的最大的感悟是:人生啊,不过就是一条小河,一条小溪而已,世界上没有一个笔直的小溪或者一条小河,都是曲曲弯弯,因为它们有太多太多的阻碍,比如山脉,你冲不过去的,就适应它吧,绕吧绕吧,最终它也能够流向大海。

"我每次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把它绕得过去,第一不能去鸡蛋碰石头,不能去硬闯,你看哪一条小河是硬闯的?都是绕来绕去绕过去,只要你方向对,不屈不挠的努力,你的流程、路程可能比直线长了两倍甚至三倍,也不必计较,我想好像一辈子,在写回忆录当中就是那么感悟出来的,不过还好,我这辈子碰到了那么多的困难,那么多挫折,都走过来了。"

"回忆起来我们以前说的什么人定胜天,与天奋斗其乐无穷,这些看来都是不对的,我们人要努力适应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所有的了不起的人,都是在适应了环境之后,他们适当地略微改造一下环境,然后有千百个人来略微改造一点这个环境的话,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语气也是淡淡的,如同平静的湖水,没有丝毫波澜。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睿智老者,在历经无数磨难回归淳朴的境界吧。

他曾感叹道:"我以前自卑过,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后来自傲过,因为学习非常好;再后来被关到监狱里,又一次自卑;现在自己的企业上市了,会不会再次自傲呢?我想不会,毕竟经历过太多太多了"。

"当企业家不后悔,只不过企业家很难活得开心"

假设可以回到二十或者三十年前,你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我想把这个有点文艺范的问题,作为此次采访的结尾——本身尹就是个喜欢舞文弄墨之人。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我愿意去当老师,我当过三年老师,我觉得当前中国好像比较起来什么事情都非常成功,唯独教育相对来说不怎么成功,教育需要很多人去奉献,我们国家现在有许多事情是前些年教育没做好的不好的恶果,如果现在教育不加改变的话,可能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还有更大的恶果。"

"但是当企业家也不后悔,只不过企业家很难活得开心。"说完,他习惯性抿嘴,看不出他是在微笑或只是想动动嘴巴。

这些年,你应该很累吧?

"我当然很累,市场今天很好,但明天市场是否依然爱我?就是很少开心过,总是有非常非常的忧虑,话又说回来,如果企业家没有忧患意识的话,这个企业一定不能持续发展,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是当教师,当画家、文学家,我估计可能会少很多的忧虑,会比我好一点吧。"

"会活得舒坦一些。"我回应一句。

"我看我的那些老师、同学的朋友们,他们寒暑假、周末,哎呀,我觉得好羡慕他们,我没有寒暑假也没有周末,甚至也没有春节,一天到晚都担心,因为市场竞争非常非常激烈,所以最后要说一句话,媒体要帮商人们呼吁一下,商人绝对不是工农兵学商排在最后的那个,也不是士农工商排在最后的那个,也不是无奸不商,商人是非常非常辛苦,非常非常累的一群人。"

说完这一句,他起身与我再次握手,我感受到他布满皱纹的双手仍然有力。我说,"尹老,是时候让儿女和经理们更多操心了,您少扑在工作上了,我非常期待您的回忆录。"

"对,但我想,还能跑的时候再多跑跑,总有跑不动的时候。"

"也许我写出来是自己看的吧,还不一定发表,不过已经有出版社来跟我联络,我说我还没想好。"说完这一句,他快步走了出去。

停在草坪上的私人飞机或早已启动引擎在等他了,这位"大玩家"将戴着高科技装备,又开始了与时间赛跑的新游戏。。

我突然下意识地看了下自己手上的腕表,第一次觉得它是那么"土鳖"。

十问

  • 01如果你有一个机会跟伊隆-马斯克对话,你最想跟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占宝生:说实话,假如他们不是这样去做的话,我免费(把标)送给他都没问题,我觉得他在为人类作贡献,我觉得他跟我的理念相似,我觉得我从他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现在我最想说的是,希望能够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合作。

  • 03如果说你是一个比较狂热的"创业疯子",你同意吗?

    占宝生:我同意,我老婆都说我是疯子,她担心我因创业"进去"(拘留)了。但说实话,我"进去"之后,反而不怕了。

  • 05请你自我评价下,你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占宝生: 我是个懂得感恩的人。现在有人说我的坏话也好,我就一笑而过。我会感谢那些支持我的人,感恩一辈子。,我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蜕变的。给我一个十年的时间,我会做出一个让大家刮目相看的一个成绩,所以现在的一个否定,对我的否定我觉得我不介意,因为特别是我经历过那个事以后,我以前也许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个牢狱之灾,我反而会觉得我会跟人家争啊,怎么样怎么样,我现在不会,我踏踏实实去做这个事,我去做好这个事,我相信,我会实现我的目标和理想。

  • 07假设特斯拉公司不想跟你合作,就想买你这个标,你会考虑吗?

    占宝生: 我觉得这样的话我要征求我团队的意见,商标并不是我占宝生一个人,只是在法律上面的名字是我,创业需要很多人来支持。至于卖不卖,我觉得什么事都有可能。

  • 09有没有东西是以前深信不疑的,现在表示怀疑的东西?

    占宝生: 以前我觉得美国,我甚至觉得美国人很那种公道也好、公平也好,什么都好,我现在对这个有点怀疑了,我觉得说国家不强盛,国家没有自己的一个尊严和体现的时候,到那个时候国家永远被挨打,所以我对这个有怀疑。但是我坚信不疑是中国有一天,大家一定会(有尊严)。因为陆陆续续会诞生出很多伟大的企业家,像马云也好,像马化腾也好,他们做的产品,哪怕一开始他们是在模仿,但是最后他们可能会通过他们的努力,会影响到几千万、上亿的用户,所以其实我现在在,在坚定不移的学习他们的一些步子去做这个事,我可能不会从政,但是我觉得我可以通过创业、创新,能够影响我身边的人。

  • 02你怎么看待特斯拉对你所做的一切?

    占宝生:我尊敬马斯克。说实话我觉得他创业真的挺不容易的,因为他创业他经历过很多很多苦难,像我一样我也经历过很多苦难,所以说他现在挺不容易的。所以其实我不忍心去伤害他,说句实在话,如果我用很粗暴的方式再去对待他的话,我觉得这个其实不是我的一个人格。换成我是他,我绝对不会用这种方式把一个人搞进"里面",所以我相信,其实不是应该他所为。所以为什么说我在北京并没有去讲什么,我是占宝生,你侵犯我权利,我要打倒你怎么样,然后我去破坏他的发布会现场,反而我去做一个旁观者,我去做一个欣赏他的人,我去听他的演讲。

  • 04在你创业初期,你的原始积累来自哪里?

    占宝生:说句实在话,我创业,我跟马斯克有点类似,从借钱融资开始,向我关系好的朋友借。

  • 06你的梦想是什么?

    占宝生: 我的梦想是这样的,我希望能够传递一种我企业的价值观。因为当时我就觉得说,我可能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一个政治理念或者这个社会环境我改变不了,但是我可以影响我身边的人,我会通过我的,如果我的粉丝(来影响)。如我的公司有几千万用户,有上亿的用户,我会慢慢通过我的产品,通过我的体验来传达一种精神,所以我觉得从女性入手,从护肤入手,慢慢让她们知道要环保,让她们慢慢知道要有家庭观念,因为我自己是用我自己亲身的体会来传达这种东西,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我创业这个东西,可以慢慢潜移默化。

  • 08你如何看待运气?

    占宝生: 现在的苦,都是磨砺。我觉得人要成功其实九九八十一难,就像西天取经一样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永远都会有艰难挑战。

  • 10你觉得自己成功的本钱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自己会成功?

    占宝生: 我觉得我成功的本钱,我觉得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一种毅力,我觉得我有一种天赋。我小时候很有天赋读书,挺厉害,不怎么努力也能考这个,我觉得是上天给我的。在从小经历过这么多苦难之后,而且在南京读书之后,看了"大屠杀"那些东西,所以我觉得我现在有一种精神,我觉得是一种坚定,这个是中国人很多时候慢慢淡去的一种血性的东西,我觉得我身上是有的。

记者后记

本期主笔:袁桂远

2012年中国汽车新闻奖获得者

采访完尹老,我问自己:如果到了76岁,我还能如他一样精力旺盛地扑在工作上。显然,不太可能。或许对于老一辈民族企业家而言,"活到老干到老"已是习惯,比如尹、比如李嘉诚。

这次独家采访,在当天最后一刻才敲定的,客观来讲,尹老确实年事已高,近年来已不大接受媒体的采访。另一方面,他说公司有成熟的经理人团队,不用他露脸。今年以来,他也有重要事要忙:写回忆录。

在我看来,这次跟尹的漫谈不像是一次采访,更像是一个睿智老人与我分享他的江湖技艺与人情练达。

《漫谈》是网易汽车打造记录"现场故事"的一档全新访谈类栏目,我们聚焦每一个在汽车领域演变进程中掀起波澜的人物,并以此关注瞬息万变的商业变革,为围观的人提供有营养的内容。

一句话,我们只生产有料、有趣的人物故事,无关职位高低、平台大小。

  • 团队及联系方式
  • 栏目监制:袁桂远
  • 漫画创作:黄司
  • 专题制作:袁桂远
  • 美术设计:李雪
  • 技术支持:石玉月
  • 联系:yuangy@corp.netease.com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