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一:只有合资赚钱 哪有合资换技术
在合资当初,中国汽车市场一穷二白,没产业没消费,哪有什么市场,这个命题只是后来所谓的爱国人士臆想出来的。当时是有振兴红旗的愿望,但是外国车企也不是活雷锋,人家怎么会傻到把看家的本领大方地传授给合作伙伴,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协议上有的,人家不会少给,协议上没有的,我们一丁点也别想得到。所以,换技术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愿望,而事实上就是,中方提供工厂、土地等资源进行代加工,外方提供技术,双方一起"合资赚钱"。
委屈二:垄断暴利之下 哪有动力搞研发
我们多年盛行一个口号:以市场换技术。这是一个违背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原则的口号。追求技术的原动力本来就是去争取市场。也就是说,技术是企业盈利、企业竞争的手段。一家企业只有在它认为要丢失市场的时候才会去发展新的技术;如果它能稳占市场,为什么要引进新的技术?我从来没有听说哪种技术突破是由垄断企业完成的。
委屈三:只剩合资自主这条路 捞点剩渣也比没有要强
30年合资没有换来技术,留给国有车企的道路已经不多,合资自主能换到多少技术暂且不论,但是至少有些许希望。"我们必须要为自己和未来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不是吗?"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说,"启程的研发和制造,虽然在关键总成上还有NISSAN的痕迹,但是从LOGO到参与人员,主题已经换成了中方,这不是巨大的进步吗?"
委屈四:不作为被骂 被逼着折腾一下还被痛骂
国有车企躺在合资的温床上,其实丝毫不作为,也有滚滚的收入进账,即便这些利润只是报道所说的只占到可怜的30%,但是也足以让他们丧失寻求更好技术的动力。做自主研发,做合资自主,更多的来自上面施加的压力,而做得不那么像样,反而被民众狠狠痛骂,岂不是严重打击积极性吗?
委屈五:走高端咱也没条件 伤自主真不是我本意
走高端不仅仅是自主品牌的愿望,国有车企一样希望从高端做起,但是大部分都没有这个实力和条件,更多的是拿跨国车企的旧车型拉皮整容,换上自主的外壳,定位只能在低端领域,与自主品牌抢饭碗。伤害自主也许只是不小心而已,并非国有车企投身自主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