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0月28日报道 它是一款三十年前引入中国的车型,它有一个极具南美风情的名字,到今天它在中国已经销售了接近400万辆,取得了近乎国民车的地位,这就是桑塔纳,一款德国车型在遥远东方创造的传奇。
桑塔纳的引入
实际上中国引入国外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计划是从1978年开始的,经过筛选和谈判,从德(当时为联邦德国,即西德)、美、法、日等国的汽车厂商中,最终选定了大众作为上海新汽车项目的合作者,而桑塔纳也正式作为首款车型引入到国内。
国产桑塔纳引进的实际上是帕萨塔第二代车型Passat B2的三厢和旅行版本,在中国、巴西、西班牙和日本被冠以桑塔纳(Santana)的名称。桑塔纳初期采用全套散件国产组装(CKD)的方式进行生产。第一台国产桑塔纳于1983年在上海下线,后来零部件的国产化率逐渐提高,不过直至2009年前后,桑塔纳才实现100%国产化。
刨除产品本身,桑塔纳的国产更大意义是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汽车工业技术,就以零部件基本的精细分类为例,国内当时半手工的生产方式还基本没有建立起到这方面的基础,从物流到最终的总装工序流程,都面临着重新构建的问题。
1984年10月,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后,除开欧洲和北美,中国和巴西成为Passat B2/ Santana这款车型在第三世界最大的两个市场,并延续至今。
桑塔纳的另外一个贡献就是建立起了中国自己的轿车生产体系,因为不可能一直依赖进口零部件,实现高比例的国产化率是这款车型能够在当时生存下来的重要条件,在克服了资金、技术、法律等各方面的问题之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各种国产桑塔纳车型
除开最开始引入的三厢和旅行版本之外,国产的桑塔纳改型也为数不少,包括桑塔纳2000、3000、Vista等多款车型。1991年,基于巴西版本,大众开始开发改款车型桑塔纳2000,新车型的轴距和后门尺寸有所加大,外形也更为圆润。桑塔纳2000于1995年开始量产。
2004年,桑塔纳3000也进入市场,桑塔纳3000是上海大众独立开发的第一款桑塔纳车型,新车除开雾灯等外观上的改动之外,引入了ABS防抱死系统等在内的电子安全系统,同时采用了新的2.0排量发动机(最大功率80千瓦)和多功能仪表盘,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2008年,桑塔纳Vista志俊上市,新车在格栅、灯具、前杠等外观细节上较桑塔纳3000有所变化,同时底盘设计也有局部改动。2011年,志俊也推出了70千瓦的1.6排量版本,以获得更佳的经济性。
除开基于桑塔纳原型车开发的轿车车型,上海大众也曾经尝试过用桑塔纳的底盘开发一款MPV车型,从现存的图片看,这款试制车很可能是手工打造的,同时采用了桑塔纳的大灯等部件。不过这款MPV最终没有量产,现在留下的也就是这些图片了。
桑塔纳走过30年之后,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对于汽车在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因此基于新的平台,大众即将推出全新的桑塔纳NF,在技术和定位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桑塔纳NF采用了大众新的EA211系列发动机,搭配以5速手动或6速自动变速器,定位于紧凑级家用车。
相关文章阅读:可变气缸技术是亮点 浅析大众EA211发动机
总结:桑塔纳在三十年前抓住时代的机遇,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最为知名、影响力也最为深远的车型之一。随着技术的推陈出新,全新桑塔纳也将来到我们的面前,尽管它已经不再是当年“官车”的形象,而代以更为亲民的定位,而它也有望在中国市场继续它的传奇。
桑塔纳中国大事记
- 1983年 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
- 1986年 桑塔纳轿车累计达到1万辆
- 1987年 第1万5千辆桑塔纳下线
- 1992年 首批桑塔纳旅行轿车投放市场;累计生产桑塔纳轿车10万辆
- 1993年 桑塔纳年产量首次达到10万辆
- 1994年首款中德联合开发的中级轿车桑塔纳2000首次向公众展示
- 1995年 累计生产桑塔纳轿车50万辆
- 1998年 上海桑塔纳2000Gsi“时代超人”投放市场
- 1999年 桑塔纳“99新秀”投放市场
- 2000年 桑塔纳2000“自由沸点”和“俊杰”上市
- 2001年 桑塔纳2000型“世纪新秀”上市
- 2002年 桑塔纳2000型“时代骄子”上市
- 2003年 上海大众03款桑塔纳上市;桑塔纳2000“时代阳光”上市 ;桑塔纳轿车通过中国产品强制性认证(简称3C认证)
- 2004年 桑塔纳3000超越者上市
- 2007年 桑塔纳景畅型上市
- 2008年 桑塔纳Vista志俊上市
- 2011年 累计生产桑塔纳逾380万辆
- 2012年 全新一代桑塔纳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