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15日报道 每年“3·15”的时候都会爆出一些看上去颇为惊人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在该行业内部可能已经不是新闻了,这不在今年的315前夕,就爆出了多家车企在工信部油耗数据上集体作假的事件。下面我们就从技术角度来看看他们可能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制作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油耗数据,以及哪些车型可能作假。
点击进入相关专题链接:
相关文章链接:央视曝部分检测机构制造虚假油耗
Q1:什么是“工信部油耗”?
A:即工信部根据申报与测试结果公布的汽车油耗数据
本次事件中提到的“工信部油耗”即工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建立的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公示制度中涉及到的汽车油耗数值。除了在工信部网站公示外,车企必须在车辆出厂前在车身上粘贴实际油耗标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是指轻型汽车将分别标明城市工况、郊区工况和综合工况下的油耗等三类油耗标识。另外进口新车也同样要贴油耗标识,以方便消费者辨识油耗程度或节能效果。
由于工信部的油耗数据测试采用工况法,也就是汽车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行驶状态,测出的油耗,所以对于车辆的经济性还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工信部油耗数据也和汽车产品节能补贴挂钩,以目前执行的标准为例,一台1.6升的汽车要拿到3000元的节能补贴,车型申报的限值百公里油耗为5.9L。
Q2:工信部油耗数据如何得来?
A:厂商提供车辆,第三方检测,工信部认证
工信部公布的油耗有多条国家标准来控制,加起来有一大本书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厂商按照要求,为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测试车辆,检测机构检测车辆在特定工况下的排放数量,并根据排放数量计算出车辆的燃油消耗。换句话说,它不是如我们一般节油赛或者媒体测试那样,不是直接测试车辆的燃油消耗量,而是根据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数量来计算油耗的。
Q3:油耗数值如何作假?
A:国标也是人执行,漏洞涉及两个方面:
目前从上面链接文章中所获得的信息看,厂商以及相关测试机构在工信部油耗数据方面作假,主要采用下面两种途径:
造假方式一:狸猫换太子,测试样车属“定制版”
对于工信部油耗的测试,需要汽车厂商为第三方测试机构提供一台测试车,这台测试车的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是这样的,不过一旦涉及到人的操作,其中也会掺水。
对于现代的电控喷射汽车,调节车辆的发动机系统来获得更理想的测试油耗,显然是最直接的途径(相比之下变速器调整就要麻烦很多,专门为测试特制一台变速器也不太现实),在这种“定制动力”的情况下,与实际消费者拿到手的商品车油耗之间难免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了。
除开动力系统本身,还有一项主要的技术变化,这就是参试车辆的轮胎(由于测试车辆采用转毂平台测试,车辆本身的重量对于测试排放量和油耗数据的影响并不是太大),如果测试车辆采用更窄、或者胎压不一致的轮胎,也会和实际中的油耗有着较大的差别。
造假方式二:睁只眼闭只眼,测试过程放水
而测试过程同样也可能存在造假的环节,比如至关重要的工况循环过程,就可能存在测试者“放水”,做出一些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并不符合实际工况的数据来。
总体来说,工信部的油耗测量还是有着严密流程和标准的,但是由于执行的问题,就如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一样,同样有着诸多国标,同样也不断横行,技术和规范被抛在了一边,人的因素成为了最关键的一环。
Q4:哪些车辆可能涉及油耗数值作假?是否“中国特色”?
A:动力系统变化不明显,数据差很多的值得怀疑,国外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哪些厂商和车型在此次事件中涉及作假,但有很多车型动力系统没有变化,而在前后批次不同的申报数据中,油耗却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些表现前后差距明显的车型显然有着较大的嫌疑。而且通过我们查询工信部油耗信息网站的过程中,也发现这套系统做的并不是太到位,存在不少问题。
此前网易汽车曾经对一汽-大众生产捷达牌轿车(老款捷达)的工信部测试油耗产生过疑议,在车辆发动机和变速箱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工信部标注的100km/L油耗降低了高达0 .9L!厂商也并没有把这显著油耗降低作为卖点,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虽然厂商后来也给出了回复,但说法仍然难以让人信服。
实际上类似虚报油耗的问题在国外也有发生,不过相应的厂商都为此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2012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起的调查发现,现代起亚共13款2011至2013年款车型,共约90万辆车油耗与其测试结果不符,存在夸大。这13款车除了远舰混合动力车外,其余12款车型在中国均以合资或进口的方式有售。
“油耗门”事件发生后,现代起亚承认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并给美国的消费者平均每人一次性赔偿约320美元,总金额高达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
此外,有消费者投诉福特公司2013款混动车实际油耗数据与厂家公布的数据不符,美国环保署对福特的这款车进行调查,发现福特公司存在虚报油耗的情况,福特公司对所有购买这款混动车的每位车主赔偿550美元。总赔偿额高达1760万美元。
小结:说实在话,现在中国社会的诚信度确实令大家生疑,这次“油耗数据门”再度爆出,不免让人感叹,不知道该相信谁了。希望类似的事件越来越少,让消费者真正了解到产品的技术信息,不会下单买只老虎,收到了是HELLO KITTY。
对于此次油耗作假事件,网易汽车也许继续跟踪,对于进一步的新信息也会即时发布,敬请期待。
热门车型推荐
奔驰GLC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40.25~47.12万
- 级别: SUV
- 上市时间:2015年11月19日
- 在产车型:4款
- 排量(L):2.0 AT
- 油耗(L):8.55~8.7(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