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11月23日报道 会有很多消费者选车的时候考虑品牌的因素,然而让小编最不能忍的一句是“自主汽车不安全”。虽然自主品牌的历史是不如那些百年老字号长,然而涉及到汽车安全的方面,从主动到被动安全,自主品牌工程师们也都花费了大量心思。说自主车不安全,你就真的任性了!为了更直观说明问题,咱从基础的车辆人机功效设计说起,一条条考量自主车在科技主动安全技术,贴身保护约束系统,以及钢筋铁骨的车身防护方面都有哪般武艺!?看看自主品牌车是如何扬眉吐气的!
■ 眼观六路——科学人机功效确保安全环境
作为家用车本身(下赛道的超跑可以无视),要确保在交通环境下的安全,最主要的还是实现良好的人机功效设计,尽可能确保行车视线,让驾驶者注意力更为集中——所谓“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自主品牌的人机功效已经绝非吴下阿蒙,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 良好A柱设计+中控材料不反光
汽车转向或者并线的时候,驾驶者的视线很容易被A柱什么的挡住,尽管可能速度很低,但是也容易发生意外,良好的A柱设计在确保碰撞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缩小盲区,确保安全。同样,很多消费者只看中控台材料的软硬,没有注意它的表面是否反光强烈——您可以试一下烈日下长途驾驶车辆,如果中控台反光厉害,眼睛很快就花了,根本谈不上安全了。
* 多功能方向盘控制+语音识别
因为开车看手机,调音响发生意外的此前有过很多案例,这是因为驾驶者的视线离开了前方路面,一瞬间事故就发生了。如果车辆配备了多功能方向盘,乃至语音识别控制功能,就可以很好避免这个隐患,不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更好保障行车安全。
* 全景影像泊车体验
都市停车绝对是很多车主面临的难题,很多小区空间实在是有限,这个时候靠倒车雷达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更为全面的泊车辅助,比如倒车影像、或者全景泊车影像就能起到更大的帮助,同时也能防止视觉盲区出现意外,既方便又安全。
■ 主动安全——科技加身如虎添翼
* 长途利器——城市预碰撞系统与ACC自适应巡航
人不是机器,跑长途很容易犯困,当然我们更提倡及时休息,但是有高技术的电子技术保驾护航不是更好么?ACC自适应巡航可以自动调节车速,也可以手动控制跟车的距离,用起来颇为便利——至于城市预碰撞系统更是有必要啦,据统计高速路上80%的事故都是追尾,这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
ACC体验视频:
防碰撞体验视频:
* 关键时刻拉一把——ESP及坡道辅助等等
ESP电子稳定系统已经是目前汽车普遍装备的主动安全技术,可以说是比较基础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打滑和纠偏,当然也会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上坡辅助、陡坡缓降之类,对于SUV也颇为实用。
■ 被动安全——多重防护贴心可信赖
前面说到的都是主动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当无法避免的时候,就要用到被动安全技术了。说到被动安全,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约束系统,也就是安全带、安全座椅和气囊组成的保护系统,尤其是安全带——道理很简单,乘员舱完好但是没系安全带而引发的伤害屡见不鲜,这方面同样需要兼顾各方面的用户需求。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同样采用了国际大品牌,比如博越就采用了奥托立夫等的约束系统,而且座椅接口也没有缩水,安全性同样值得信赖。
气囊,安全带的设计和配置
ISO-FIX儿童座椅固定接口
最后提到的当然是车身安全,毕竟在剧烈的碰撞下,确保乘员的合理生存空间才是最关键的,保护乘客不受外界和车身侵入的伤害,车身结构与约束系统一起,经历着各种碰撞下的严峻考验。经过加大研发力度,自主车型在车身安全设计和制造层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碰撞测试的成绩就可见一斑。
* 就看实效——C-NCAP测试超五星高分如何炼成的?
在C-NCAP的新规下,博越获得了5星+的得分,丝毫不比合资品牌逊色,而从实际的效果看,车辆的乘员舱保持得非常完整,同时气囊、气帘也适时展开,确保了车内乘员的安全。
结语:不难看出,如今的自主品牌汽车,在关乎安全的人机功效、主动电子安全技术,被动安全装备与车身设计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安全性已经和同级合资车型看齐。也正是诸多汽车工程师们的努力,让我们的汽车越来越安全——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安全的交通习惯同样重要,大家也不可轻视。
热门车型推荐
宋PLUS DM-i (国产)
- 厂商指导价(万):15.48~21.88万
- 级别: SUV
- 上市时间:2021年3月25日
- 在产车型:7款
- 排量(L):1.5
- 油耗(L):0.9~1.5(官方)
奔驰S级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91.78~178.17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7年
- 在产车型:5款
- 排量(L):2.5~3.0 AT
- 油耗(L):7.8~8.5(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