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2月22日报道 构建新的汽车生态,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从业者或许并不陌生。因为有太多的企业提出这个概念。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汽车新生态,各家车企都有独到的解读。虽然CES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但在从CES回来的一段时间,笔者的内心不断被丰田的e-Palette所牵挂,其展示内容的背后,有着很多值得去仔细咀嚼和探讨的内容。在笔者的眼中,最在意的是这套生态中,丰田并未提及的部分,也就是支撑其车辆平台背后软件的部分。而再看看丰田公布的首批合作伙伴,就更加印证了笔者的猜测。
而回来后的这段时间,笔者也与很多车企、互联网企业的前辈、同行就丰田的e-Palette进行了很多交流和探讨,笔者自身的理解也变得更加宽广,所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
向苹果“看齐”是画外音
e-Palette是丰田全新开发的移动平台,将为未来提供出行和各种需求。乍看之下,这辆简单的小车在功能上有点像丰田的海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丰田海狮都被当作一个商用车平台,改装成各色的多功能车辆,有的可以作为7座、11座MPV,有的被改装成餐饮车,有的变成了快递运送车辆。
但细想之下,这块“调色板”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第一是这个新平台采用电动驱动方式,并搭载Guardian自动驾驶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开放平台控制功能,合作商可以安装自己的自动驾驶子系统,就跟现在的智能手机,安装APP一样便捷。
这样的说法是否让你觉得有点似曾相识?当年的苹果和谷歌不就是在手机上做了同样的事情吗?苹果和谷歌提供一个硬件平台、一套操作系统(包含防御系统),当然还有背后的云平台以及支付系统。我们再来看看丰田在此前公布的生态结构,就更容易印证这一观点。
丰田在2016年推出了一个名为 MSPF 的出行解决方案平台,这次发布的 e-Palette,在技术层面就遵循了这个平台的一些理念和模式。可以看下图:
利用开发编程接口(API),供应商可以开发相应技术需求的硬件(比如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软件,实现自有自动驾驶功能。同时,数据通信模块(DCM)采集车辆信息,传递到丰田大数据中心(TBDC),进入金融、维护等子系统,为丰田经销商和合作服务商的进一步工作提供信息。同时丰田自身提供Guardian自动驾驶能的冗余保障。
丰田正勾画一副汽车界的“智能手机式”变革蓝图,只不过更多地场景将不仅仅停留在手机画面之上,而是立体的呈现在用户面前。
软件架构才是“调色板”的可怕之处
如果我们顺着这个逻辑,看看当年苹果都干了些什么,会发现丰田这几年的努力有着自己的道理。
苹果花了十年时间在准备这套平台操作系统,又花了将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不断优化背后的网络服务,才有了今日的iOS及iCloud以及App Store。而这些准备与变革,给手机赋予了如PC、甚至超越PC的功能和智能,使之成为了一个在使用频次和广度大大超越PC的智能移动终端。
同样,丰田早在多年前便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丰田智能中心、丰田大数据中心、金融及结算中心。同时将这几大中心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MSPF。而丰田要做的将不仅仅是打造一个智能终端,更是一个由智能移动终端所组成的智能生态网络。
MSPF是一个整合了丰田目前为止在分享乘车等领域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时,开发或提供的诸如车辆管理系统以及汽车租赁程序这样的独立功能的平台,目的是合作公司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细致的服务。除分享驾车及分享乘车等出行服务外,丰田还计划将MSPF应用到“车载智能通信型保险”等方面,全方位与相关公司进行合作。当然,这些也许仅仅是这个生态的一角,在本次CES上所公布的内容便可现实,丰田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软件定义,让车辆实现各种不同的场景化功能。
数据仍然是丰田的“短板”
当然,这并不是说丰田已然无所不能。这家传统车企仍然缺少一个被互联网公司视为血液的重要内容——个人数据(能够针对单个自然人的精准数据)!虽然丰田在全球的汽车保有量在几大车企中身居翘楚,但车企对于单个用户的用户收集一直是软肋。特别是对于全家都开一辆车或者公务用车中多人使用一辆车的场景,传统的车辆设定无法识别和收集单个用户的精准信息。
2016年丰田战略入股Uber和Getaround,并在2017年1月便开始在Getaround试运行MSPF和SKB(Smart Key Box,智能钥匙盒 )。一方面为了测试共享服务,另一方面笔者猜测也是需要探究收集个人数据的方法。
当然,尽管Uber和Getaround可以产生一部分数据,但其数据产生量仍然不足以满足未来丰田应对今后发展需求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从这次CES上丰田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笔者推测其深层次目的仍然是希望扩展稳定、可靠、多样的个人数据源。
滴滴、亚马逊、必胜客、Uber,马自达,这几个合作伙伴中,除马自达外,其他几家都拥有海量的个人精准数据,并且每天产生大量的用户单体数据。如何采集、分析、利用这些数据,将不再仅仅是苹果、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之类公司的“专享”,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其中,里面必然包括车企。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汽车,当你上车之后,电脑便会问你喜欢怎样的乘坐、驾驶风格,需要搭配怎样的音效,也许每个人买的是同一辆车,却可以定制完全不同的服务,产生不同的场景。有的车是F1赛车战斗风,有的却是总统座驾的舒适风,有的可以成为自己的购物篮,有的成为自己的私人厨房;这一切都基于车企对于个人数据的精准掌握和应用,汽车的未来或许将基于此而构筑。
虽然这次CES丰田仅仅发布了一辆“调色板”概念车,但“画外之音”或许是将用它来描绘未来汽车生态的美好未来。在这次发布会上,丰田章男曾说因为苹果公司进军汽车界,而失眠。但笔者认为,更应该失眠的是还未对汽车产业整体软件信息化尚未知觉的从业者们。
热门车型推荐
卡罗拉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10.98~15.98万
- 级别: 紧凑型车
- 上市时间:2007年5月28日
- 在产车型:13款
- 排量(L):1.2~1.8 CVT MT
- 油耗(L):4.0~5.7(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