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163.com

提起祁玉民这个人,很多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踏实肯干,提到华晨这个企业,很多人也竖起了大拇指。的确,在祁玉民入驻华晨之后,这个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于此同时,不少人也对华晨提出了质疑,比如“精品道路”、“饥饿疗法”等,那么,华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下面我们就对华晨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编者语)

网易对话祁玉民:2010年华晨销量将冲击50万
    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华晨步入了稳步发展时期,祁玉民作为第四代掌门人对于华晨今后的发展有自己太多的想法。
华晨汽车“精品”之殇
    华晨汽车一直在它认为的“精品路线”上艰难地前行。中华轿车上市的一波三折,似乎已经注定了华晨汽车的命运,挫折和困惑恐怕将一直伴随着华晨汽车走下去。
华晨:自主品牌之异类
     作为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一个异类,华晨汽车的沉浮史处处镌刻着中国汽车工业改革的痛与泪。风雨过后,渐见彩虹,走过危难的华晨奋斗史,代表着正是一种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业内人士点评:
·陈祖涛:自主品牌还是要造“国民车”
·李安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饥饿疗法”
·钟师:华晨的未来很难预测
·贾新光:重组是华晨最好出路
 
民意大调查
你认为,华晨的“精品之路”是否正确?

正确
不正确
说不清楚
投票结果
你认为,华晨今后是否会成为我国自主品牌领头羊?


不能
不好说
投票结果
诊前询问:华晨成长史

华晨的重要时刻

·中华上市:华晨的高投入让中华轿车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简单模仿、低水平重复的老路,走上了高品质发展的道路。
·仰融出走:仰融的出走给华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此后的两年华晨进入带头人频繁更换的混乱时期。
·祁玉民上任:祁玉民被成为华晨的“救火队长”,他的上任不但使华晨扭亏为盈,而且使华晨步入稳步发展的时期。
·骏捷上市:骏捷是祁玉民顶着压力推出的一款新车,该车上市9个月,销量就超过4万,成为自主品牌中销量最大的中级车,骏捷也成为华晨翻身的最核心力量。
听诊:华晨历代掌门人

祁玉民简历

祁玉民,1959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2001年--2004年,任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4年10月—2006年1月,任大连市副市长;2006年1月起,任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仰融:华晨创始人 资本运作专家

1991年7月,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和华晨中国(HK1114)先后在美国纽约和香港证交所上市。 至此,华晨汽车、金杯汽车和华晨集团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8亿元,再加上企业经营融资和债务融资,据估计,仰融和华晨的筹资总额在120亿元以上。

苏强:进入“四大金刚”时代

苏强是仰融时代华晨系四大金刚的代表,2002年国有资本宣布接管华晨,苏强被接管后的国有控股股东委以重任,主要负责经营华晨系产业。其中,苏强掌握了实权。2002年后,苏强担任华晨金杯董事长及华晨中国执行董事。2004年10月,在清洗“四大金刚”的行动中,苏强和另一金刚何涛一起辞职,正式出局。

杨宝善:由政坛进入企业 完成“四大金刚”清理

2002年,辽宁省政府正式开始接手之前由仰融控制的华晨系,当时接管工作组副组长就是杨宝善。他当时的身份是辽宁省省长助理,协管全省工业事宜。2004年4月,61岁的杨宝善不再兼任辽宁省省长助理职务,全职出任华晨集团董事长。2005年5月,刚刚完成把“四大金刚”清理出华晨系的工作后,杨宝善离开华晨集团。

祁玉民:临危受命
救了华晨汽车

 事实证明,华晨集团董事长的位子是为祁玉民而留。今年1月初,大连市前任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祁玉民空降华晨,出任华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祁玉民素以精明强干、作风硬朗著称,他形容这次下海为临危受命。事实上,这确实是惊险下海。祁玉民上任前,华晨几乎濒临绝境,华晨中国利润下降94%,中华轿车销量降幅达50%以上。

健康状况:健康指数逐年提高

1、全力打造“国民车”

多年来华晨始终坚持“三品”工程,在品质上,坚持“精于中 华于形”以及品质为先的理念;在品种上,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式的研发模式;在品牌上,坚持高品质打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的国民精品车。     

2、海外市场实现百分之百增长

目前中华轿车实现了进军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际高端市场的目标,同时进军东南亚、南非等低端市场,整个海外销售网络数量达到83家,整车出口从“十五”末的4038辆/年提高到08年的2万辆,在海外市场保持了近100%的增长率。     

3、填补产品线空白 A级车工厂开工

1月22日投资30亿元建设的A级车工厂项目就是华晨落实“到2010年实现整车销售50万辆、发动机销售50万台、销售收入800亿元”的中期规划目标的重大关键项目,也是华晨汽车结构调整、技术升级、自主发展、占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举措。

4、既要知识也要产权

华晨走的是一条“既有知识又有产权”的道路。华晨车型的设计没有简单的抄袭或是直接引进,而是和世界知名公司联合开发。这个过程中,华晨坚持既有产权又有知识,在合作中提高研发能力,在提高研发能力中进一步合作。      

病历:华晨四大病症

1、产品叫好不叫座?

但在实际的销售数据上,华晨是否真的像一些网友以为的那样,产品叫好又叫座了呢?

    从企业排名来看,华晨从来没有进入行业前十,从单一车型的销量来看,也从来没有哪款车能挤进各自级别的前五(只有骏捷依靠着当时的高性价比政策,红火了相当一段时间,但推出后几乎没有改进的做法,使其逐渐成为了同级车市场的第二梯队)。这就意味着,在卖出去同样数量产品的前提下,华晨赚到的钱就比其他企业要少。更何况华晨偏少且有些重叠的产品线,并不能为华晨带来总量上的突破。

2、尴尬的“精品”之路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精品”,我们当然也应当鼓励华晨的“精品路线”。不过在我看来,华晨的“精品路线”似乎显得有些尴尬。

    华晨的“精品”,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说跟一多半自主车比有着优势,可在主流合资车眼里,顶多就是个二流货色,这反而削弱了其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要么便宜点买个代步用的自主车,要么多花点买个精致点的合资车。同时,华晨奉行的“精品策略”,很大程度上令其错过了最容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细分市场(也就是2006年之前,国内十万元以下汽车消费市场)。

3、资金仍是发展瓶颈

但在国内担当救火队长的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对于融资压力的表述则显得朴实很多,他在不同场合下都表达了其对资金的渴求:“靠自己发展积累,实在太慢。”

    祁玉民透露,华晨目前在美国的经销网络已经建设200家,2008年将达到500家。一方面要应对庞大的出口计划,而2008年还要应对华晨宝马二厂项目追加投资。“华晨汽车目前的资金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他表示。

4、华晨与宝马博弈 华晨期待更多话语权

华晨雷小阳接替前任罗国民出任华晨宝马财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这是华晨人士第一次担任此重要职位,同时华晨也希望通过此次人事调整掌握更多话语权。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华晨宝马的话语权依然在宝马手中,不但高层要职被宝马占领,而且,宝马进口车和国产车的销售广告也全部由宝马负责。同时,作为企业比较重要的公关部,也同样逐步被宝马蚕食。而在销售渠道方面,双方进行了5年的合作之后,依然由宝马方面牢牢掌控。

专家坐诊:为华晨开药方

陈祖涛:自主品牌还是要造“国民车”

同时,“对于华晨的发展,不仅仅是华晨,就整个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我始终有一个观点——中国的自主品牌必须要造‘国民车’”。陈祖涛说,比如,大众汽车,在二战后,大量生产甲壳虫这款车,然后世界推广,销量超过5000万辆,这就为大众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谈到华晨的未来,陈祖涛推测,如果华晨能够有一支过硬的经营队伍,未来还是很有前途的,“但如果想超越吉利或者奇瑞,我认为这很难。”

钟师:华晨的未来很难预测

从总体上说,华晨金杯是华晨的基础,发展道路一直比较平坦,但是轿车的发展还是有一些问题,“特别是营销,我认为,华晨过于低调,对于产品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品牌对消费者的冲击力较小够,这就影响了华晨的销量”,钟师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这可能是东北人踏实、忠厚的本性所致。”但是,对于华晨未来的发展,钟师说:“这个很难说,因为现在我国其他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比如,奇瑞、吉利,华晨和他们的竞争现在还没有结果。”

 

李安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饥饿疗法”

而谈到华晨的销售战略——“饥饿疗法”时,李安定认为,“饥饿疗法”是一个在中国汽车市场根本不存在的概念。首先,消费者选择一款车,不是因为该车型的产量较少,而是因为汽车的品质,如果品质低劣,产量再低消费者也不会购买;其次,从目前中国车市的状况来看,厂家盈利主要依靠销量,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某车型产量低于销量,但随着销量的增长,产销迟早会走向平衡。

贾新光:重组是华晨最好出路

同时,华晨的销售网络也较为紊乱,管理较为落后,布局不太合理,售后服务水平较低,这些都是华晨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找到一个新的合作方,进行重组”,贾新光支招,“并不是华晨不能实现自我发展,但是重组不但可以加快发展的步伐,而且可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即使不重组,建立一个共同开发的平台也可以。”

老照片:鉴证历史时刻
华晨
历史图片 华晨厂景
华晨
金客公司成立
华晨
华晨与宝马在京签约
华晨
第一台海狮下线
华晨
华晨汽车出口德国
华晨
中华轿车在沈阳下线
华晨
骏捷上市
自主品牌策划之往期回顾

网易汽车对话李书福

如今46岁的李书福已拥有不可逆转的财富,能否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大亨,是李书福的梦想。然而中国的汽车市场和造车环境对于民营汽车企业来讲可谓九死一生,吉利能否突出重围,品牌能否稳步提升,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能否很好的协同,经营压力能都否使他安心提升品质,企业的整体素质能否很好的积累、提升,未来的几年将是吉利和中国汽车的真正转折期。带着对吉利未来发展的疑虑,近日,网易汽车对李书福进行了专访。

 

“绿巨人”比亚迪大考

这个偏安于深圳一隅的民族汽车品牌,用一种另类而凶猛的方式在争议声中走向中国汽车工业的前台,并开始了冲击世界汽车格局。它就是“绿巨人”比亚迪,它的“铁电池”的研发和运用,可能掀起汽车业的绿色革命。那么这位长时间在人们心目中扮演着“门外汉”的角色,在备受赞誉的同时又不断遭遇质疑。现在或将来它又会遭遇怎样的大考?


    编辑:新闻组--张宪 刘卫琰   

意见反馈 版面功能介绍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