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汽车观察

ISSUE.80

2013.6.28

吉利汽车“鲶鱼效应”:激发内部竞争力

吉利汽车近期连续发布了两起重要的人事变动,首先是吉利研究院赵福全离职,冯擎峰与方浩瀚接过研发的重担;随后,原来的吉利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转而负责新能源,来自PSA中国的孙晓东负责销售工作。至此,吉利研发和销售的高管都进行了调整,这一切都发生在安聪慧上台之后。[详细]

吉利汽车释放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释放

民营车企常常被认为是活力的代表,但是在顺境中的时间久了,内部也一样会产生懒于动弹的沙丁鱼。往往这时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刻。如果管理者学习聪明的渔夫,就会将一条不断追逐并威胁沙丁鱼的鲶鱼放入平静的水面。

2011年,安聪慧又一次成为吉利汽车“鲶鱼效应”的释放者。2007年,他跟随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执行战略转型,成为内部逆势而动的“搅局者”,而这一次则更多地是自己来主导。鲶鱼既可以是“空降兵”,也可以是外部团队,也可以是内部的一位变革者,归根结底是激发内部活力,从而提升竞争力。

安聪慧上台后作出的一系列调整,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赵总的离开主要是不适应安总上台后作出的调整。”一位吉利内部人士说。对赵福全直接造成影响的措施引入了研发上的竞争机制,吉利研究院不再受“照顾”。[详细]

赵福全任职研究院院长7年,刘金良2005年入职吉利以来,一直在负责吉利的销售工作,中间有过半年的转岗。从管理学上来看,一套班子固定久了以后,成员由于互相熟悉,往往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或者说一种打法用久了,也会形成一种惯性,这几乎是所有企业要面对的难题。而安聪慧曾经亲自面对并参与战胜这种惯性,因而也擅长于打破它。


吉利汽车1999年来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危机又一次临近

2011年安聪慧上任之时,吉利的状况并不算太好。当年,吉利汽车的销量增长率只有1.39%,虽然整个车市都步入寒冬,但也整体录得了2.45%的年度增长。实际上早在2010年,吉利汽车就已经跑输“大盘”超5个百分点,这在吉利汽车的历史上并不多见。[详细]

问题还是出在产品上。吉利汽车于2007年12月31日将“老三样”豪情、美日和优利欧停产,用“新三样”自由舰、金刚和远景垂直切换,产品和销量有了质的飞跃。转眼5年过去了,“新三样”之后少有继承者,除了一款大红大紫的帝豪EC7,少见新的主力车型。[详细]

不可否认的是,赵福全为吉利打造了一套科学的研发体系,而且以低成本实现了“保四争五”的碰撞奇迹,这些成绩也得到了吉利上上下下的认可,然而他所主导的新车销量平平也是不争的事实。畅销车型帝豪EC7据说由安聪慧在宁波基地打造,而且请了韩国设计团队的加入。[相关策划]赵福全离场 吉利研发的下一站在哪

当销售团队配备了上千人的团队,还是面临车卖不出去的尴尬时,矛盾爆发了。“GX7的内饰还是2009年的样式,怎么可能卖得好?”吉利一位内部人士说。互相的责难并不能解决实际上的问题,只会消耗内部的实力,而且会加速危机的到来,安聪慧面临的困境,跟2007年那场转型战役中李书福所面对的何其相似。[详细]

曾经的“内部鲶鱼”

2005年之后,李书福就发现,“价廉”这条吉利汽车的发家之路,竟逐渐变成一条死路。为了保证价廉的优势,吉利不得不把零部件价格压得很低,甚至让供应商都喘不过气来,这样一来,产品质量越来越差,服务也越来越差。吉利正逐渐陷入“价廉-质劣-价更廉-质更劣”的“死循环”之中。不图变,按此趋势,“吉利的品牌会死掉,企业也会死掉”。[详细]

因此,李书福下定了让吉利“掉头”的决心,方向也很明确:“首先就要抛弃以价格取胜、惯打价格战的竞争战略;转而打技术战、服务战、品牌战。”此言一出,对于一直以来以价格取胜的吉利而言,无疑是一场彻底的“自我否定”。李书福首先遭遇的,便是来自吉利内部的强烈反弹。内部没有人支持他的战略转型方案,不过安聪慧例外,他坚定地和李书福站在了一起。[详细]

李书福把宝压在了吉利第一款中级车远景身上,具体执行由安聪慧所负责的宁波北仑基地负责。安聪慧一样面对着来自内部的质疑,毕竟当时吉利的销量还较为可观,很多人还在主张利用原有车型扩张,不愿意开始这场希望渺茫的冒险。2007年6月,安聪慧甚至差点被拉下马,来自管理层的指责激烈地爆发了。安聪慧及时调整了管理风格,再次凝聚了团队,得以成功留任。[详细]

他带领宁波北仑基地的人员,立下军令状五个月咬着牙开发出了远景,上市之后远景立刻成为吉利销量增长的最强劲的引擎,一扫转型初期销量下滑在内部带来的恐慌,直接促进了吉利汽车的成功转型。

惯性式地按照原有的思路行进,吉利差一点走到了危险的悬崖。安聪慧在李书福的带领下扮演了“内部鲶鱼”的角色,从上到下,面对强大的内部阻力,强势地推动着团队“掉头”。没有自我纠错、自我否定的精神,很难做到这一点。

活力源自竞争

业内人士普遍认可,正是帝豪成就了安聪慧与冯擎峰,他们都是帝豪EC7的“主导者”和“缔造者”。实际上,帝豪某种程度上带有远景开发的思路,一脉而来。远景的成功并非吉利当时的研发团队有多么强大,而是充分地利用外部供应商的力量,整体要求由吉利来把关。据了解,帝豪有90%的零部件均由供应商提供。再加之,韩国设计团队的参与,以及从现代起亚“挖”来的诸多高管,可见安聪慧十分注重充分利用内外部的资源,用有限的成本达到最优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减弱内部僵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详细]

安聪慧上台后,集团层面的研发首先受到了“鲶鱼”的一番洗礼,吉利集团研究院研发产品,要与外部研发产品竞争,量产的车型吉利集团研究院研发产品,要与外部研发产品竞争,同时吉利集团下属的宁波北仑、湖南长沙等生产基地也可以进行新车型研发。而在以往基地研究院的意见可以提,但是研究院可以不听,而且研究院无需为车型销量负责,处于“直供直销”的封闭状态。[详细]

与此同时,吉利的内部架构也开始调整。有两个新的部门也在安聪慧的主导系成立,一个为战略市场部,一个为新品质量推荐部。前者由“空降兵”孙晓东负责。孙晓东自1997年进入上海通用后,长期担任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在此期间上海通用的营销策略一直为业内津津乐道。“新品质量推进部”则于2012年成立,负责整个集团新产品供应商的统一遴选和集中管理。

无论是引入外部竞争,还是“空降兵”的任用、内部能人的提拔,无非都是为了激发内部的活力,从而真正贴近消费者需求。业内人士如是评价,“吉利正在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原点回归。”吉利汽车一系列组合拳的效果在2012年开始初步显现。2012年国内车市仅有4.3%“微增长”的惨淡背景下,吉利汽车销量实现了15%的增长,达到48.3万辆,在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排名第十。[详细]

知情人士透露,下一步,安聪慧将为资源集约化而进行再次调整。按照安聪慧的想法,希望通过内部的调整,希望吉利产品能更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提升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吉利汽车正步入转型的第三阶段,目标是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这种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内部。

本期主角

  •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安聪慧

    吉利集团总裁 安聪慧

    全面主持设计、开发制造了吉利自主车型自由舰、远景、帝豪EC7。

精品栏目推荐

丰田借总裁树立个性形象

丰田的品牌形象一贯可靠但个性不鲜明,因此公司准备利用其总裁丰田章男彰显品牌特性,以更好地与其它汽车公司如...[详细]

一辆进口车的税费

进口车的税费高,国内报价远高于其在原产国的售价,这是众所周知的。最终,这些税费是由消费者买单,但具体到每...[详细]

Honda中国公布在华技术路线

6月14日,Honda联合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举行“2013年度Honda中国媒体大会”。网易汽车...[详细]

汽车厂商们,大胆和谷歌苹果在一起吧 编辑:许敏慧  时间:2013-6-28 分享到:
| 汽车首页 | 回到顶部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