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 汽车观察

ISSUE.100

2014.1.6

潍柴进军乘用车前景难料

截至目前,中国传统商用车企业布局乘用车领域并无成功先例。潍柴推出历经四年打造的全新轻型汽车品牌“英致”时,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疑问: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是否需要一个全新的品牌?商用车领域的技术积淀能为乘用车品牌贡献什么?

潍柴动力进军乘用车 新入者胜算几何

新品牌"英致"探路 首款SUV明年上市

尽管凭借一条“黄金产业链”(构筑国内唯一最完整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商用车在内的重型卡车产业链)和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完美运作,谭旭光已将潍柴集团打造成了中国商用车版图中的佼佼者,不过,潍柴集团的扩张并未止步。2013年12月26日,潍柴集团旗下的潍柴(重庆)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了旗下首个乘用车品牌“英致”,宣布正式进军轻型车业务,第一批投放的产品是城市SUV、高端皮卡、MPV、越野SUV 等数个车型,明年推出首款产品。[详细]

“这个世界并不需要多一家汽车公司,而是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汽车品牌。”这是另一个汽车品牌观致打出的广告语。当潍柴历经四年打造的全新轻型汽车品牌“英致”发布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疑问: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是否需要一个全新的品牌?英致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胜算到底有多大?

英致品牌首款SUV谍照曝光,该款车将于明年北京车展上市,预售6-9万,未来将在重庆基地生产。

收购重庆嘉陵川江为潍柴进军乘用车埋下伏笔

事实上,潍柴进军乘用车业务有迹可循。在2005年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的价格成功把持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51%股权的湘火炬收入囊中后,意图在中国重卡行业创建自己的整车品牌。此后,有关潍柴要曲线进入整车制造领域的传闻便没有停过。精于资本运作的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总是在不停地寻找猎物,以不断充实其“自主黄金产业链”。现在来看,2009年,潍柴动力的收购行动,为日后进军乘用车埋下了伏笔。

重庆嘉陵川江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汽车、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零部件。然而,以“渝州”为品牌、主要产品为牵引车、半挂车等专业运输车的嘉陵川江,自成立后便业绩平平。以2008年为例,其当年营业收入为零,营业利润亏损86.56万元。但其最值钱的是拥有M1、M2、M3、N1、N2、N3系列车型生产资质。基于此,潍柴动力凭借嘉川公司的乘用车生产牌照,拿到了进入乘用车领域的“敲门砖”,2009年,潍柴动力收购了重庆嘉陵川江公司80%的股份使之变成了旗下子公司,并于2012年完成全资收购,嘉川汽车也正式更名为潍柴汽车。

据了解,今年3月29日,潍柴汽车乘用车项目正式奠基,厂区占地超过1300亩,规划新建工厂面积为14万平方米,具备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建成后预计年产能超过30万辆;随后,10月10日,潍柴在扬州发布战略,宣布将长三角板块打造成轻型发动机基地、商用车基地和特种车基地,目标是到2018年底,真正成为百亿级的整车、 整机、小功率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商用车增速远不及乘用车 潍柴转型迫在眉睫

一个在商用车市场领跑,拥有核心技术体系的企业,为何决意进入乘用车市场?对一心加快产业转型,以改变潍柴生存现状的潍柴董事长谭旭光来说,这却是一支不得不发的箭。最近几年,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商用车整体市场表现持续低迷。潍柴旗下的陕重汽受到很大影响,亚星客车所在的客车市场总体规模不大。虽然在城镇化的预期下,商用车市场依然有增长,但速度和规模显然无法和乘用车相比。国内商用车领域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拥有重卡行业完整产业链的潍柴将面临后续增长的压力。

潍柴汽车总经理叶子青说,“商用车与乘用车虽然同属汽车产业,但在产业中位置不同,乘用车的需求更为稳定,不要顾及国家投不投资。”

此外,潍柴一直是国内商用车市场主要的供应商,厂家曾有抱怨其产能被“卡脖子”,但随着很多厂家纷纷自造发动机,或者选装其他品牌发动机,对潍柴的依耐性在逐步降低。国内商用车领域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拥有重卡行业完整产业链的潍柴将面临后续增长的压力。无论是潍柴,还是福田,或是其他商用车企业,最近几年都表现出明显的从商用车领域向乘用车领域跨界的冲动。这是顺应市场趋势做出的一种战略性选择。

在全行业大环境缩水的背景下,在自身市场占有率缩小所带来的紧迫感驱使下,潍柴需要为企业自身发展拓展新的增长点,需找新的发展出路。潍柴集团董事长兼CEO谭旭光将公司未来的增长战略定位在“与工业相关的消费品领域”。潍柴想要突破经济形势对自己的束缚,走出一条能够有相对稳定收益的道路,乘用车就是不得不涉足的领域。

目前潍柴还没有考虑轿车品牌和轿车产品,长远计划中,并不排除进入轿车领域的可能性。根据规划,潍柴汽车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起步阶段的搭建平台;拥有兼并重组的跨越式发展;英致品牌实现国际化),打造一个“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车企”。乘用车与商用车两个业务之间可以在财务上有很大的互补性,降低商用车业务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根据潍柴动力披露的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重卡发动机、整车、变速箱等产品的产销量全线下滑,尤其重卡市场降幅较大,净利润下降50%。机构对商用车行业转暖仍存在争议。

SUV市场火爆 给后来者潍柴提供了机会

潍柴汽车高层向网易汽车透露,进军乘用车领域也非参考长城的发展模式, 这是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所决定的。特别是SUV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让这些企业看到机会。潍柴乘用车并不打算急于在竞争激烈的轿车市场去角逐,而是将产品重点放在细分领域,包括小型城市SUV、家用MPV、跨界CUV、CDV、休旅车、高端皮卡等产品都在计划之中。

作为一个细分产品市场,SUV市场从2012年就表现出了高位增长态势,2013年的销量走势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不断有全新产品涌现,这与整体车市的微增长状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虽然不断有车企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但是目前的SUV细分市场仍未饱和。自主品牌主打价格牌,而合资企业均瞄准中高档市场,无论使用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还是多元化经营战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SUV在未来成为带动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市场上这些细分产品同类车型较少,竞争并不激烈,但从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而言,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恰恰是非常大的。在未来的市场里,80后、90后将会逐渐成为消费主力,这部分消费群体将会更加注重汽车产品的个性,因此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策略才能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对潍柴来说,也是不妨一试。

从2013年的月度销量走势来看,SUV市场从2012年开始的不断快速增长势头不但没有任何减缓迹象反而不断攀升。

潍柴造车优势:地方政府扶持 零部件具有竞争力

面对潍柴进军乘用车的质疑,潍柴汽车向网易汽车透露,中国现在虽然变成了产销第一大国,也就是两千万辆,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如果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年销三千多万辆甚至于我们乐观地说年产销四千万辆在中国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汽车的路才走到一半,后面的蛋糕大得很,市场的机会是有的,我们看好远期。对此,潍柴汽车总经理叶子青重点强调了潍柴所能提供的资金、技术及人才是进军乘用车领域的优势所在。

汽车业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生产、物流、营销以及后市场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十分高,要求企业具备长期、持续的高投入能力。背靠柴油动力和商用车巨型企业,潍柴汽车在资金和人才招纳上不会存在太大短板。山东市场乘用车销量已经高居全国榜首,但山东政府不得不面对没有自己的乘用车品牌的尴尬。据重庆市政府网站公布,该项目已被列为“2013—2015年重庆汽车工业及零部件重点项目”,是潍柴动力在发动机、零部件之后,产业延伸到乘用车市场的重要布局,也是重庆市“十百千亿”重点培育企业。

潍柴集团是从上游零部件和动力配套商逆向的业务拓展的模式发展。具备核心的技术优势和零备件优势,潍柴集团对轻型车板块在动力、变速器、车桥等方面逐渐会显示出来更多的支持。在“英致”品牌发布会上,潍柴集团执行总裁张泉表示,潍柴汽车将以轻型车为战略核心,充分借助潍柴集团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总成系统上的优势资源,综合发展包括商用车和乘用车在内的轻型车业务,开发生产SUV、MPV和皮卡等产品,计划用五年时间打好基础,最终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企业。

据了解,目前潍柴整体研发人员超过4000人,现阶段潍柴汽车的重庆研发团队也拥有400人左右,其中20名以上的海归专家,包括叶子青、杜彬及谢凤高都曾服务于福特、通用、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未来潍柴汽车将协同其他研发中心,形成“三国七地”针对新车型平台的同步自主开发能力,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研发管理水平。在营销渠道布局方面,潍柴英致汽车并没有走常规的4S店模式,采取包括4S店在内的多种形态的模式来快速布网,从核心地区逐渐向全国扩展,主攻二三四线城市。

潍柴汽车在市场拓展方面施行以地级市为主导的,扁平化的“1+X”模式,即4S店+4S卫星店的模式。目前意向协议现在已接近200家。

乘用车市场风险大于机遇 业务延伸需谨慎

以潍柴的资金、技术、人才实力和口碑,生存并不难。潍柴汽车能否立足,甚至活得更好,还是有很多课要补。中国汽车行业这么些年从来不乏“跨界者”,但无疑乘用车市场新进入者成功者寥寥。截至目前,中国传统商用车企业布局乘用车领域并无成功先例。福田的乘用车项目从2009年启动直到今天,投资数十亿,但至今仍是只闻锣鼓响,并没有推出非常成功的作品。虽有前车之鉴,仍有后来之师。纷纷杀入本已惨烈的乘用车领域,他们似乎只看见了乘用车带来的品牌提升和规模效应,却不愿理会失败的风险。青年汽车进入乘用车市场至今,也未能取得与其在客车领域匹敌的成绩。

尽管长城汽车借助皮卡产品成功转型于SUV领域在前,但潍柴目前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最大的是柴油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以及商用车车架的设计和生产,而对于乘用车相对看重的外观、舒适度、内饰、渠道售后等方面,则处于弱势。对于这个新进入的品牌,认知度、美誉度都不及其他先进入的汽车品牌,潍柴商用车的经验是以大客户为导向的,面对注重品牌的个人市场显然缺乏底气。潍柴汽车在转型过程中,对于市场的判断,以及能否放下传统思维,按照乘用车市场的逻辑布局,将至关重要。

实际上,潍柴没有遇上好的时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远不如前几年好,不仅有本土自主汽车拿出高性价比产品在低端产品市场拼搏,而且越来越多合资企业进行产品线下探,这些都将给后来者更多的压力和挑战。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认为,潍柴进军乘用车市场的目的性很明确,思路很清晰,但是进军乘用车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这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目前应该稳扎稳打,在企业发展层面一步一步,这是潍柴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论是整车制造商进军零部件制造领域,又或者零部件制造商进军整车制造领域,都很难用对或错来描述,只能用机遇和挑战并存来进行表达。在前路荆棘遍布的乘用车领域能否异军突起,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章

调查

你是否看好潍柴进军乘用车前景
你会考虑购买英致产品吗
你认为英致品牌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起止时间:2013-12-30 至 2014-02-28

精品栏目

调查:9.9%的人认为怀抱儿童乘车最安全

据报道,上海近日已率先立法规定,从2014年3月1日起,未满12周岁不得坐副驾驶位置,4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家庭乘用车应...[详细]

智能驾驶没那么遥远 网易汽车走进法雷奥

法雷奥集团是一家独立的国际工业集团,完全致力于设计,生产和销售轿车及卡车的零件。2013年12月17-18日,网易...[详细]

潍柴动力进军乘用车 新入者胜算几何 编辑:章炜  2014-1-6 分享到:
| 汽车首页 | 回到顶部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历史回顾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